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姚光启的办法:发房子(第3页)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姚光启的办法:发房子(第3页)

这从大唐国初就是这样了。

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儿子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和玄奘徒弟辩机私通,这点丑闻,传遍了天下,房遗爱这帽子戴好,被人笑话了千年。

自那之后,大唐的公主就很难出嫁了。

唐宪宗为自己女儿岐阳公主遴选驸马,所有人的反应是‘皆辞疾不应’,等到唐宪宗为广德公主择婿时,发展成了‘衣冠多避之’;唐文宗的四个女儿都没能嫁人,出家做了道姑。

皇帝要跟名门望族联姻,而天下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在婚配这件事上,皇室、名门望族、普通百姓是一样的。

大唐把这种现象叫做闺门失礼,就是进了家门,骄横专制、蛮不讲理、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还觉得理所当然,这些皇帝不能接受、名门望族不能接受,百姓之家就能接受了?

大明乱来,那大明就要再走一遍闺门失礼这个弯路了。

没必要再走弯路,生产力达不到的时候,搞这些有的没的,只会把大明搞没了。

姚光启写了很多,比如生产资料归属、生产关系改变等等,这些都是万历维新一直在念的经。

想多生孩子,好办,生产资料再分配,生产关系更公平,分配制度更加合理,让人们对未来饱含希望,就可以做到,这需要漫长的时间,一点点去建设制度,远没有愚民来的直接快速。

很麻烦,也很危险,既得利益者也很难对付,要是那么容易拿捏,历朝历代的变法,就不会以失败为主了。

念经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很多经,念起来对个人而言,也有些危险,比如阶级论第三卷斗争卷的经,姚光启的身份就暂时念不得。

姚光启除了念经之外,给出的具体办法,非常有意思,他给的办法是:发房子。

姚光启、王谦、李乐、申时行这些出身松江府地面的官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考问题往往更加向物质层面考虑,也就是衣食住行。

申时行、王谦要用衣食住行对抗权力、金钱对官僚的异化,用松江棉纺官厂来对抗棉纺行业垄断资本这个庞然大物。

从物质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而不是从心性、道德等方面去解决问题。

发房子,先在官厂试行,官厂本就是发住宅的,不过发的没什么太好的章程。

不婚、新婚不给房,生两个孩子,就给一间房,但关系是租赁,生三个孩子,租赁全免,四个孩子,则将房契交给匠人夫妻。

“发房子。”朱翊钧看着面前的奏疏,眉头一挑,姚光启这显然是邪招。

大明官厂分配官舍,闹出了不少的乱子来,王崇古、王家屏等工党在各个官厂,营造了不少的万户园,专门发房子住,但是如何分配,一直没什么太明确的章程。

现在,姚光启给了一个章程,两个孩子的匠户,优先给房,四个孩子,房契到手。

之所以要在官厂推行,其实是为了政策更加平稳的落地。

官厂给官舍,主要目的是奖励生产,对于官厂而言,房子主要是建筑成本,这东西在当下也不是特别昂贵,一间小院,建筑成本也就三银不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姚光启给这个办法,理由也非常简单,要把福利给到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群体,而不是那一群不事生产,只想要侵吞公利的败类。

愿意做多个孩子的父母,是一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群体的表现。

朱翊钧忽然想到了魏国公徐邦瑞,提议给京营、水师军兵妻室月粮。

这个月粮分了四个等级,有媳妇的一个等级,有两个、三个、四个孩子的各一个等级,有媳妇一个月一钱银,四个孩子月给四钱银。

一共四个等级的优待政策一出,京营、水师军兵立刻引发了一股成婚的浪潮,执行了数年,到现在依旧是生机勃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