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镠是个混世魔王不假,但他做事从来不是蛮不讲理,他又不是蛮子也不是胡人,他讲道理。
他做事和皇帝非常的相近,正如他说的那样,如果不是再次提价,他会愿意给出一些利益,维护团结。
都是汉人,都是出门在外,朱翊镠不愿意闹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可是事与愿违。
这世间似乎向来如此,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金山伯,我是有退路的。”朱翊镠等到娄虎骆尚志和了山赵穆离开后,语气变得温和了许多。
他再次申明,他有退路,而且很大,开拓不成,狼狈回到大明,除了被人笑话两句之外,皇兄不会对他有任何的惩戒,还会有恩赏。
皇帝曾经有个瞒天过海的大计划,出发前,朱翊镠曾经严词拒绝过,他狼狈回到大明,以皇帝的宠爱,朱翊镠甚至可以二次就藩去别的地方。
但金山国,没有退路。
“这次跑马圈地,损害的是金山国的整体利益。”权天沛叹了口气说道:“殿下,臣知道,臣就是不愿意看到血流成河,但得寸进尺到这般地步,就容不得妇人之仁了。”
权天沛知道,潞王殿下是对的,潞王殿下可以一走了之,可这金山国日后,无论做什么,都要给这帮所谓开拓元勋们,出让足够的利益,小小金山国这点利益,根本填不满人的贪欲。
权天沛想到了一些事儿,刘邦杀韩信,太祖高皇帝杀武勋。
洪武三年,高皇帝设宴召集了武勋言:
尔等从我起身,艰难成此功勋,非朝夕所致。比闻尔等所蓄家僮,乃恃势骄恣,逾越礼法。小人无忌,不早惩治之,或生衅隙,宁不为其所累?
朱元璋当时给所有人面子,说是武勋府中所蓄家奴恃势骄恣,屡有不法,惩戒一番,这次宴请,是朱元璋的敲打,不要目无国法。
洪武五年朱元璋立下了六杀铁碑,告诉武勋,不得触犯以上条规,忤逆者死,但是武勋们依旧我行我素。
廖永忠在洪武六年开始,就不停地破坏开中盐法,破坏边屯。
洪武八年三月,廖永忠被朱元璋下旨斩首,这是朱元璋杀的第一个武勋,从免死铁券、设宴警告、六杀铁碑,再到大开杀戒,这是矛盾一步步的激化的过程。
事实上,新开辟的金山国也面临着大明国初开辟的问题,这些开拓元勋们,在潞王殿下这里摆资格,这没问题,潞王殿下初来乍到,也愿意出让利益。
可问题就出在了欲壑难填,出在了得寸进尺之上。
这次动手,骂名都被潞王殿下给担了,好处却是给整个金山国的。
“金山伯,你说谁给他们的底气,让他们对孤,如此蹬鼻子上脸!”朱翊镠的语气里除了愤怒,还有一些疑惑和不解。
他可是潞王!他就是把东太平洋的天捅破了,他也可以回大明去,天下之间,背靠皇兄,谁敢如此这般得罪他?
“哎,他们觉得殿下颇为年轻,而且还是天潢贵胄,不会撕破脸。”权天沛还真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
大家都是出门在外,还都是汉人,他们觉得潞王殿下这么年轻,稍微逼一逼,就会乱了阵脚,再加上天潢贵胄,事事都想着体面,绝对不会撕破脸做事,才会得寸进尺。
“不是,等会儿!金山伯的意思是,他们就觉得我好欺负,所以才来欺负我?”朱翊镠立刻听明白了权天沛的意思,年轻、好面儿,加起来,不就是好欺负的代名词?
“嗯。”权天沛认真的点了点头,这就是全部原因了。
最开始,权天沛还以为是五大商行们在背后里挑外撅,但经过了长达一个月的观察后,他发现,这背后,没有别人的身影。
五大商行的商贾们,他们主要在大明腹地混,得罪了潞王就等于得罪了皇帝,商行倾覆,就在顷刻之间,商人是谋财,不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