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会,可赋税的增加却会让百姓的消费能力下降,消费一减少,工商业必受其影响,工商业受挫,必然导致商税缩水……长远来看,忙活还不如不忙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短期呢?”
“……”
朱载坖苦笑道:“父皇,大明的财政问题没有长期了,这么下去……真扛不住了啊。”
顿了顿,“不若来一个因地制宜?”
“你是说只对江南富庶之地加征赋税?”
“是,儿臣也不是想着一下子解决朝廷财政问题,更没有想着涸泽而渔。”朱载坖道,“此外,这样做还能起到另一个好处。”
“逼得江南商绅来北方做生意?”
“父皇英明!”
朱厚熜苦笑摇头:“你这就太想当然了。”
“即便达不到这个效果,至少百姓不会活不下去,更不会造反;至少能解财政一时之危……父皇,现在过不去,哪里还有未来?”
朱厚熜沉默了。
朱载坖没再劝说,他知道,父皇已然被说服了。
良久,
“那就加吧!”
“是!”朱载坖精神大振,忙道,“等度过眼下的难关,再减回去就是了。”
“你要这么想,那还不如不加。”
“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加起来难,加起来之后再减回去更难。”朱厚熜叹了口气,道,“而且,也不能如你说的那般加征赋税。”
朱载坖虚心求教:“请父皇示下。”
“不经过外廷,不经过地方官吏,不加农税,不加商税。”朱厚熜眯着眼道,“既然要创收,自然要从有钱人身上找补。”
“父皇不是说,不管怎么做,最终还是落到百姓头上吗?”
“所以才要予以最大限度的规避啊。”
朱载坖并不纠结这些细节,直接问:“请父皇明言,这个税该怎么收?”
“税由东厂、锦衣卫执行收取,朝廷地方官吏无权干涉,至于这个税……姑且称它为——家产继承税吧。”
朱厚熜说道,“一万两以上,十万两以下,征收百分之五的家产继承税;十万两以上,百万两以下,征收百分之十的家产继承税,百万两以上,千万两以下收百分之十五;千万两以上,征收百分之二十,就这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