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回档: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 第1610章 当理论化为工具和武器(第1页)

第1610章 当理论化为工具和武器(第1页)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就像小李厨子说的,自己不是没有外溢的那种王八之气,一出场就自带BGM,娇躯一抖就有无数人争相来抱大腿。

已经过了三天,还没能接到回信儿。

不过,李乐不急,毕竟不是谁都能在短短的几秒钟内做出关乎未来几十年的决策决断的,如果真那样,李乐反而会存疑,这人到底是不是那个刘樯东。

于是,卑微小李,老老实实的白天猫在学校上课、读书、写文,以及,监控那场带有研究性质的定向“网曝”的发展过程。

惠庆的办公室里,李乐指着桌角那本按照书单借来的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通向解释性科学》。

“惠老师,有个问题,这里面,情景分层论的核心主张,是否认为所有社会结构最终可化约为微观情景中的互动仪式链?那宏观制度的结构性力量置于何处?”

惠庆缓缓放下手里的钢笔,眼望窗外,似乎在重温什么,良久,才说道,“柯林斯真正的锋芒,在于将这所谓宏观结构彻底剥去了形而上的铁壳。”

随即,拿起书本,翻开,转过去,指间点在一页上,“你看这里:制度不过是情境冲突的模式化复刻,是过往互动仪式链冷却僵化后的权力勋章。想想我们城市的拆迁现场,或者任何一场职称评审会议。”

“那体制的宏大威严,难道不正建立在每一刻互动中各方所唤起的情景资源、话语权威的即时碰撞与确认之上?”

说着,收回手,往后一靠,“布迪厄的场域论与戈夫曼的戏剧分析若在此相逢,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

“所以,”李乐若有所思地在笔记本上迅速划记,“柯林斯是想驱逐马老爷经典理论中某种隐形的静态层,尤其是阶级的内化意识?”

“转而认为人们不过是随身携带着一套套备用的情景策略箱,在不同的互动场合随机抽取身份标签和反抗姿态?”

惠庆嘴角掠过一丝笑意,纠正道,“并非全然随机。策略的组合与权重,早已被历史的灰烬反复塑形。柯林斯更想让我们看清,权力本质上是种流动的紧张状态,是每一刻在特定空间里争夺互动仪式权的搏斗总和。”

“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话题,我们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那些城乡结合部的小商贩、基层管理人员、新涌入的务工者,他们每一次价格拉扯、秩序争论、暂住证查验,不都是一场谁在此刻拥有设定议题、操控仪式的资格的微型战争吗?”

“而前年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终止了粗暴的收容遣送制度,这宏观法律的改变,立刻重塑了无数街头盘查情景中的对话天平与反抗方式。”

李乐身体微微前倾,“一个外来工面对城管,其可利用的文化资本词典狭窄匮乏。当唯一的互动筹码只剩身体在场、滞留与消极抵抗时,这情景中的分层便确定了。”

“那么,柯林斯是否过于依赖冲突分析、忽视稳定秩序的日常生产机制?”

惠庆双手放在肚子上,“正是柯林斯备受争议之处。他像执拗的解构工匠,执着地撬开每一块看似凝固的制度岩层,暴露出底下奔涌不息的岩浆,权力的具体生产与再生产现场。”

“但你记住,他也暗示成功的仪式互动最终会凝为权力勋章,成为下轮冲突中可调用的记忆资源。我们研究的意义或许在于:微观权力运作的每一次微小褶皱叠加,都可能导向结构的深刻重塑。”

办公室内重归寂静,李乐凝视笔记上“权力”“仪式”“情境”几个加重的词语,低声道,“那么追踪当代我们这个社会流动性的密码,很大程度上便散落在这些街头市场、工厂车间,甚至网吧,娱乐场所,那些具体的对话、视线较量、肢体姿态里?宏观变迁的磅礴引擎,最终由无数微观情景的齿轮组合驱动?”

惠庆眼睛里,闪过一丝近似赞许的神色,但并未停留太久,“柯林斯给予我们一把精巧的理论手术刀,它的价值,永远要切入具体的、滚烫的社会肌体中去检验。去重铸它,记住,理论是撬动现实的杠杆。”

李乐点点头,感到一种深沉的悸动,无数曾经只属于模糊背景音的街巷喧嚣、市井嘈杂,突然被赋予了新的质感与重量。

理论锐利地切开日常表层后,才能倾泻而出的鲜活而纷乱的声音洪流。

“行了,今天就到这儿吧。”惠庆说道。

“哦。”李乐肩膀一松,开始收拾东西。

“对了,你最近这几天在捯腾什么东西,神出鬼没的,还有张曼曼和你那个哲学专业的朋友?”

“啊,我们在做一个社会实验,关于线上社会的。”

“线上?网络社会学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