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不仅是山西首府,更是华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战略要地。
“傅作义将军。”阎锡山看向坐在角落的第三十五军军长:“守城重任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能为大军转移争取时间。”
傅作义缓缓起身,庄严敬礼:“职部定当死守太原,与城共存亡!”
撤退的命令传到各部时,部队士气彻底崩溃。
军官们声嘶力竭地试图维持秩序,但无济于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往汾河渡口的道路上,混乱达到顶点。
炮兵们含泪将无法带走的火炮推入河中,工兵部队开始炸毁桥梁和重要设施。
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黑烟笼罩太原上空,如同末日降临。
夕阳西下,撤退的队伍在尘土中艰难前行。
士兵们疲惫不堪,但眼中仍然燃烧着不屈的火焰。
在路旁的一个小土坡上,几个士兵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明代名将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一个年轻士兵轻声念出这些字句,周围的士兵都沉默了。
突然,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
“敌机!散开!”
士兵们四散隐蔽,但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望向北方,太原的方向。
他们知道,又一座城市将要沦陷,又一片土地将要遭受蹂躏。
但没有人说出“投降”二字。
。。。。。。。。。。。
1937年11月5日凌晨四时,太原城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中。
日军第十军在金山卫登陆,彻底改变淞沪战局。
周正青利用系统之手下场。
而山西,重镇太原,也在这一天开始了鏖战。
傅作义站在绥靖公署的屋顶上,望着北方天际线忽明忽暗的火光。
那是日军重炮在轰击城外最后一道防线。
冷风卷着硝烟的气息扑面而来,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战。
“总司令,皇后园失守,敌军先头部队已抵达城北工厂区。”参谋长陈炳谦的声音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沉重。
傅作义没有回头,他的手紧紧握住腰间的配枪,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这一刻,他想起三天前与阎锡山在汾河岸边的最后一面。
那位山西的统治者已经准备西撤,临走时握着他的手说:“宜生,太原就托付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