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阵地上仍在浴血奋战的士兵,心如刀割。
“执行命令吧。”他最终说道,声音沙哑。
撤退在夜雨中开始。
伤员太多,担架不够,轻伤员互相搀扶着行走。
为了避免被日军飞机发现,部队只能走小路山路。
泥泞的道路上,士兵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
更糟糕的是,由于通讯不畅,部分部队没有及时接到撤退命令,仍在阵地上孤军奋战。
当他们发现时,退路已被日军切断。
在娘子关东南的一个小高地上,一个连的守军战斗至最后一颗子弹。
连长在牺牲前用刺刀在岩石上刻下:“誓与关口共存亡”。
日军很快发现中国军队撤退,立即展开追击。
机械化部队沿公路快速推进,企图将撤退中的中国军队包围歼灭。
撤退很快演变为溃退。
道路上挤满了士兵,难民,牲畜和辎重车辆。
日军的飞机不时俯冲扫射,造成更大混乱。
士兵们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由于东路娘子关失守,太原侧背受敌,11月2日,阎锡山不得不下令放弃忻口阵地。
忻口战役历时二十三天,华夏军队伤亡逾十万,日军伤亡约两万。
曾在忻口血战的部队,本可有序撤退,但由于娘子关失守过快,侧翼完全暴露,不得不仓促后撤。
许多重伤员不得不被遗弃在路边,他们的哭喊声在秋风中格外凄厉。
妈的,这打的什么仗!”一个满脸硝烟的老兵边跑边骂:“前面还在死守,后面就让人捅了屁股!”
溃退的洪流向太原方向涌去。
沿途村庄的百姓惊慌失措,纷纷加入逃难队伍。道路上到处是丢弃的行李,倒毙的牲口,景象凄惨。
阎锡山试图在太原以北组织新防线,但兵败如山倒,溃退的部队已失去战斗力。
11月2日,更坏的消息传来,北路日军突破石岭关,东路日军占领榆次,对太原形成钳形包围之势。
在太原指挥部,阎锡山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将领们个个面色凝重,会议室内烟雾缭绕。
“目前形势已明。”阎锡山声音低沉:“太原恐难固守,为保存实力,以图再战,我决定。。。放弃太原。”
话一出口,满座皆惊。
虽然大家心知这是唯一选择,但当这句话真正说出口时,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太原不仅是山西首府,更是华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战略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