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亦不必主动挑衅,稳固防线,加快重建,便是最好的回应。”
张居正禀报完毕,目光转向一旁的谢安。
谢安从容接话,语气舒缓如溪流:
“陛下,南方喜讯频传。
南疆诸部、南诏国,已正式上表归降,请求内附。
其地暂由陛下先前指派的文素臣先生与拜月教主治理。
史侠士仁德宽厚,颇得南疆人心;
拜月教主精通异术,熟知地理,有他在,南诏也渐趋平稳,磨合比预期顺利。
目前正逐步推行郡县,兴教化,修道路,假以时日,必可为帝国南疆屏障。”
此时,侍立一旁的耶律南仙轻移莲步,上前微微一福,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更多的是一种释然与决绝:
“启奏陛下,北辽亦传来消息。
在家师……在水母阴姬与萧家主持下,辽国大部已放下兵刃,接受王化。
王师所至,并未遭遇大规模抵抗。
唯有……唯有耶律大石,裹挟部分残部,北窜草原,如今下落不明。
辽地暂由水母阴姬与萧家维持秩序,只待朝廷派遣得力干员前往,接收治理。”
她说完,深深低下头,肩头微微起伏。
殿内一时静默,众人都明白她此刻心情复杂。
朱胜看了她一眼,语气温和却坚定:
“朕知道了。
辽地百姓亦朕子民,朝廷会妥善安排,必不令其再受战乱之苦。
耶律大石,疥癣之疾,已命东厂与护龙山庄追踪,掀不起大浪。”
耶律南仙感激地再福一礼,退回原位,眼神已平静许多。
话题转到军事,戚继光自然而然地开口,声如洪钟:
“陛下,草原之蒙古帝国,近来颇不安静。
探马回报,其各部首领会盟频繁,大规模骑射演练不断,粮草向西部和南部边境聚集。
铁木真雄才大略,其志非小。
吞并西方诸小国后,其兵锋迟早东指。
依臣判断,其下一步动作,极可能是试探性的南下寇边,或是西进受阻后,欲从我大明身上找回便宜。
蒙古帝国南边的忽必烈,实乃盖世枭雄。
金州与辽州的九边重镇,需早做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