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整个厦门本岛,几十万人口呢,大部分都是将士们的家眷,亲族。
一旦出问题了,那就不是小事情,说不定就全部崩溃了。
毕竟,将士们,都在厦门周边,一线战场,本岛的情况,都是一目了然的。
“哎”
“说实在的,本公子,最担心的,还是主城啊”
“父王,临走之前,特意交代了”
“本岛是根基,主城是命脉”
“哪里都能丢,主城是万万不可的,人在城在”
“冯工官”
“到底该如何调兵,又该如何出兵”
“说吧,本公子,洗耳恭听,愿闻先生的高见”
、、、
话不多说,郑经也是急的满头大汗,特意站起来,拱手行了一礼,以示内心的尊重。
现在的他,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最好有一个,就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别看他,今年才19岁,看上去很年轻。
实际上,从小到大,他也是经历过,非常严格的教育和培养。
毕竟,延平王的性格,霸道强势,对军队如此,对待族人和家人,更是如此,眼睛里容不得沙子。
更何况,郑经的嫡母亲娘董酉姑,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外公更是进士董飏先。
所以说,这个郑经,也算是少年当家,有一点少年老成。
否则的话,延平王带兵出征的时候,也不会把大后方交给他。
历史上,也是如此,几年后,延平王病亡,年仅21岁的郑经,就坐上了龙头位置。
当然了,坐上去之后,也是问题一大堆。
外面,有满清鞑子,清狗子,虎视眈眈,时时刻刻,惦记想着剿灭郑氏。
内部,也有一大堆的老战将,功勋大臣,还有来自内部族人的压力,谋权篡位。
下首,老辣的冯澄世,哪里敢接郑世子的大礼,低头哈腰,连连陪着笑脸,谦虚回道:
“世子殿下”
“客气了,太客气了,老臣愧领”
他就欣赏郑经这点,够稳重,有大局观,三思而后行。
否则的话,他也不会把嫡长子冯锡范,放在郑经身边,差点被延平王忌惮。
当然了,平日里,这个世子,也是一个公子哥,贪图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