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林向安的话,赵泽记在了心里。
第二日,他没有惊动旁人,只在林向安的目送下,悄然带着一队人马启程回京。
周师爷则被林向安留下,专门负责联络与接待。
其余事务各方人手早已安排妥当,倒不必林向安事事亲自出面。
于是,他干脆搬到乡下王家坞暂住。
一来图个清静,可以读书养神。
二来也能顺势操持两族的族学。
请来的名师要到年底才能到位,林向安索性决定亲自先教一教孩子们。
他把林嘉月和王和忠都带到了乡下。
王和忠11岁了,在胡大夫处当过多年药童,对药材略有根基。
若要钻研中医,离不开系统读书。
至于林嘉月,毕竟是女孩子,外人未必愿意教,她跟在自己身边学习,既方便也合适。
而且历经商场与官场的磨炼后再读经史子集,往往能印证现实,理解也更为深刻。
以教书为名,还能推辞繁杂应酬,不致惹人非议。
王氏族学,是宗祠侧屋那边,一间简陋的大屋子。
明显不符合林向安的要求。
于是林向安和村长商议,要了一块边缘地,找一个相对独立、安静且日照充足的地方。
打算修建一座简易实用的江南小院。
当然也是给未来的讲师方便居住。
钱由林向安承担,村长与族老听说后,当即拍板。
物料义仓那边也有现成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人工,王氏族人自愿主动帮忙,不要工钱。
林向安倒也没拦着。
在修建期间,林向安直接在王和信家老宅院子里,搭了个大竹棚,充当课室。
因其中有外姓与女学生,实在不便去王氏祠堂侧屋。
招收人群,为6-12岁,男女皆收,会分班教学。
这是启蒙阶段,完全免学费。
至于学习的笔墨纸砚,还是得各自家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