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紧紧握住手中的文书,低声道:“王爷,这……您冤枉我了。我和晋王并无不当之事,皆是为朝廷出谋划策,绝无二心。”
朱瀚站起身,目光锐利:“赵光远,朝中风头正劲,太子殿下急需安抚与稳固。我希望你能帮助太子,而不是继续背后支持那些不利于太子的力量。”
他轻声道:“我会给你时间思考,但若你继续执迷不悟,结局就不只是让你失去这个职务那么简单。”
赵光远显然被朱瀚的语气震慑住了,他紧紧握住手中的文书,心中浮现出一阵强烈的恐惧。
朱瀚缓缓转身,眼中闪过一抹冷笑:“我给你一个月时间,若你愿意站在太子一边,老臣之位依旧能给你。但若你执意反叛,那么你能站立的地方,便只剩下大理寺。”
他说完,便带着亲信转身离去。
一出赵家府,朱瀚便皱起眉头:“赵光远果然不是简单人物,内心深处仍有许多暗涌。看来,他不止是与朱棡有牵连,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盘算。”
朱标见状,低声道:“皇叔,赵家乃是朝中一大势力,此时已动摇,恐怕接下来的局势将更加复杂。”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从小声禀报:“王爷,东宫太子殿下来了。”
朱瀚回身,微微一笑:“请他进来。”
朱标跨步入内,眉头紧锁,似带着不安:“皇叔,赵光远的态度如何?他是否会改变立场?”
朱瀚看着朱标,淡淡道:“他心中已乱,但未到投诚之时,他需要看到更大的压力。我们不急,慢慢让他明白,站错队的代价有多大。”
朱标迟疑片刻:“若赵家继续犹豫,朝中的观望之人怕会更加动摇。”
朱瀚忽而坐下,指了指对面的座位:“标儿,坐。我有一策,可让他们不得不表态。”
朱标疑惑地坐下:“皇叔请说。”
朱瀚目光如刀,缓缓道:“我们先挑选几个看似忠顺、实则暗通赵家的官员,在朝堂上让他们自乱阵脚。方法很简单——设一道试题,让他们无法两面讨好。”
朱标眼神一亮:“试题?皇叔是想用朝堂上的一桩公案做引子?”
朱瀚点头:“不错。明日朝会,借由我掌管的巡察权,我会当众揭发京畿一地的官吏贪腐,点名要求几位大臣表态支持处置还是宽恕。若赵光远等人仍抱侥幸,必会站错边。等他们露出真面目,再一网打尽。”
朱标若有所思:“但若他们临场察觉,可能会装糊涂,避而不答。”
朱瀚嘴角勾起一抹冷意:“所以要选一个他们以为安全的人下手,比如——你明日朝会时提名赵光远亲信的县丞,让他当众交代是否截留赋税。到时赵光远想保,也不能当众保。进退维谷之时,才会显露真意。”
朱标眼中闪过赞叹:“皇叔高明!这样既是问政,又是试心。”
翌日,紫宸殿上,百官齐聚。
朱元璋端坐龙椅,神色威严。
朱瀚与朱标立于殿前,朱标先行一步,朗声道:“启奏父皇,昨日我与皇叔巡察京畿,发现京南县赋税严重流失,百姓疾苦。现已查明,县丞赵益与府衙数人私吞赋银。此事证据确凿,不敢隐瞒,请父皇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