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 第976章 认同(第2页)

第976章 认同(第2页)

而后国子监祭酒的语气比先前更郑重几分:“陛下,温尚宫所言,恰是《礼运》大同之要义。”

他抬眼扫过殿中,声音愈发清晰:“《礼运》说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她要设养济院,收的是活不下去、无依无靠的百姓、说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她要协管天下女子之权。

女子在娘家,怕被当作筹码,在婆家,怕嫁妆被吞、受气无依,便是日后子女成家,也怕没个靠山被轻慢。如今有官府为她们撑腰,让她们在各处都有倚仗,这不正是不独自家女、而护天下女子安稳?这养的是身,护的是根,与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初衷,半点不差!”

话刚落,翰林院掌院学士立即接话,手中笏板轻轻一顿,语气多了几分切中要害的通透:“祭酒大人所言极是!臣再补一句,《礼运》讲大同,从不是只说天下为公的虚话,要的是讲信修睦的实在。

女子本是家宅之基,若她们在娘家无依、在婆家无靠,连基本的安稳都没有,家宅如何睦?百姓若见弱势者无人护持,又如何信朝廷养民之诺?”

他转向龙椅,躬身续道:“先前有人说她违礼,可若礼要让弱女子无活路、让养民成空话,那便不是大同之礼,温尚宫此举,正是守了大同的根本,而非拘了礼法的皮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掌院学士的话刚落,一直静立在最前的彭阁老缓缓出列,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厚重:

“陛下,诸位,这《礼运大同篇》为何传了千百年,至今仍能让人心头发热,只因它讲的从不是虚礼,是人心,是天下人都盼着的安稳。”

他抬手指了指殿外,语气沉而缓:“其宗旨从不是让世人背几句天下为公的空话,是要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说到底,是让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不管是白发老者,还是稚弱孩童,哪怕是无依无靠的女子、鳏寡,都能有个靠得住的去处,都能不被轻贱、不被抛弃,都能活着有底气、老来有依托。这不是什么高远的道理,是老百姓揣在心里最实在的盼头。

咱大庆朝能压得住北边瓦剌、鞑靼那些马背上的部族,能让南边高丽、倭岛那些小国年年遣使来学,从不是靠刀马硬打,那些部族倒是能打,可打完了呢?

要么抢了就跑,要么占了地也守不住,连自己部民的饥寒都顾不上。高丽、倭岛那边也学些皮毛规矩,可骨子里只知尊卑,不知养民,世家把着好处,百姓冻饿了也没人管,哪成得了气候?

大庆能立足百年,让四方小国既敬且畏,从不是靠蛮强,是靠这些刻在根里的理。从先祖开国便讲礼运大同,不是挂在嘴上,是真的让州府设义仓,让寒门子弟能读书入仕,不是全凭世家说了算。便是对女子,也知家宅安则天下安。

瓦剌鞑靼只知弱肉强食,赢了便分牛羊,输了便饿殍遍野,他们没有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念想,自然聚不住人心,再强也是一盘散沙。

高丽倭岛学了些礼法架子,却只学了尊卑有序。世家大族把着资源,百姓和弱女子只能任人摆布,这样的国,再怎么学,也成不了大国。”

“可咱大庆不一样。”彭阁老的声音抬高了些,殿中人人听得分明,“咱守的理,是让每个百姓都能有所依,让弱势群体不被抛弃,让养民、护弱比争权、夺利,更重。

瓦剌鞑靼怕的不是咱的兵,是怕咱这聚人心的理,他们的部民见了咱大庆的安稳,谁不眼红?高丽倭岛来学的,也不是咱的宫殿规制,是学咱怎么让国安稳、让民有盼头。”

他顿了顿,目光落回温以缇身上,眼底带着几分了然:“所以今日温尚宫说的设养济院,看着是小事,实则是在守咱大庆立足的根本。守住了这些让每个人都有依靠的理,咱大庆才能比那些只知抢掠、只重架子的蛮夷小国活得长,才能让四方服帖,这才是盛世延年的底气!给天下女子一个官府靠山,让她们在娘家不被弃、在婆家不被欺,老来有归宿,难道不也是守这宗旨?”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感慨:“这便是它的魅力,不管过多少年,不管朝堂换多少人,只要有人还想着护弱,还想着让每个弱势群体都有所养、有所依,便是在走大同的路。

这话可不是空论,既是陛下这些年在朝堂上,反复强调的宗旨,更是咱们大庆朝百余年来,能稳稳守住这万里江山、让百姓安居、四海归心的根本所在啊。”

两位文坛儒宗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像一盆清水泼在朝堂上。

那些原本抱臂中立、不偏不倚的官员,纷纷暗地垂了垂眼,眼底的犹疑渐渐散了,露出几分清明与赞同来。

是啊,虽说“女子干政”的旧念根深蒂固,可温以缇这番话,句句戳在实处。

谁家没有母亲姐妹?谁没见过世道对女子的苛刻?

只要心里存着几分公道,就没法否认她的理。

从前对温以缇不满,不过是被“男尊女卑”的偏见蒙了眼,如今连国子监祭酒和翰林院掌院都点了头,足见她走的是正途,不然怎会引得起这般共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