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 第976章 认同(第1页)

第976章 认同(第1页)

国子监祭酒与翰林院掌院学士,皆是朝堂上文名赫赫、风骨卓然的人物。

二人半生浸淫儒典,最是看重纲常礼法,此前对温以缇那股“离经叛道”的做派,早已积了不少不满。

只觉这女子行事乖张,处处透着股与朝堂旧例相悖的锐气,让他们这些守着祖制的颇不自在。

可没等这不满发酵,温以缇竟又抛出一记“惊雷”。要让养济院执掌协管天下女子之权!

这话传到二人耳中时,这何止是违逆礼法,妥妥的“违背祖制”!

本以为对温以缇已是全然的反感,却没料到,温以缇竟捧出了《礼运大同篇》。

那篇文章,于他们而言何止是圣贤之语?

当年寒窗苦读时,谁不曾对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字句热血沸腾?

谁不曾暗誓入仕后要致君尧舜、求一个“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之世?

可真踏入朝堂,才知理想有多轻,现实有多沉。

派系倾轧、利益纠缠,圣贤书里的道理早被磨得只剩边角,久了,连他们自己都快忘了,翰林院的廊柱上曾刻过的“大同”二字,国子监的讲堂里曾反复诵读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该是为官者的立身根本。

反观满朝文武,大多早已将这篇文章束之高阁,只在逢年过节的颂章里偶尔提一句,凑个风雅门面。

如今温以缇竟当众把《礼运大同篇》摆了出来,说打破旧例,是补律法漏处,这话像一把钝刀,慢悠悠戳中了二人藏在心底的软处。

一时间,两位都陷入了两难。

一边,是温以缇那股子压不住的野心与胆气,一个女子,竟敢在朝堂上翻搅祖制,敢把“大同”挂在嘴边叫板满朝男性官员,这份叛逆与张扬,让他们既警惕又不适,只觉此人太过“出格”,难辨忠奸。

可另一边,眼底掠过的,又是温以缇话里的实在。温以缇要做的事,不是空喊口号,是真的在补律法的缺、填世道的缝,是连他们都做不到的。

朝堂上,不少文官正暗自撇嘴,眼底藏着看好戏的冷意。

都觉得温以缇这通“离经叛道”的话,定会撞在两块“铁板”上,少不了被二人联手挫掉锐气,甚至当众驳斥得下不来台。

谁知,众人目光灼灼间,那两位竟先没开口,反倒缓缓对视了一眼。

就这一眼,无需半句言语。祭酒眼底的紧绷松了松,漫开几分“终究还是这样”的无奈。

掌院学士眉峰微垂,藏着丝对“祖制与大同”的妥协,甚至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温以缇那番话的暗许。

罢了,他们本就不是爱扎堆站队的人,温以缇这事虽惊世骇俗,却也透着股破局的新意,倒不如看看这女子能走多远。

念头落定,二人脸上的沉郁瞬间敛去,方才还凝着的眉梢舒展开。

国子监祭酒先出列半步,他神色比先前缓和了些:“温尚宫此言……非无道理。《礼运》讲天下为公,本就含着人人各得其所之意。女子为夫家妇、为家中女,若连立身之本、终身之事都要受人胁迫算计,便是不得其所,确实与不独亲其亲的本意相违,此亲不止亲父母,亦该护家中女安稳。”

紧接着,翰林院掌院学士也躬身开口,语气比祭酒更直白些:“《礼运》讲大同,重的是睦与养,正妻持家,嫁妆是她立足夫家的根本。女子婚嫁,是她后半辈子的养,若连这两样都保不住,反倒要为了旁人算计她、委屈她,便是失了家宅和睦,也违了各得其所养的初衷。温尚宫问得通透,这二者,是相合,非相悖。”

而后国子监祭酒的语气比先前更郑重几分:“陛下,温尚宫所言,恰是《礼运》大同之要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