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案上摆着的是一封书信,字迹清秀,但骨架却极为硬朗,力透纸背,显示出书写之人强大的腕力。
面对皇帝的怒火,殿中鸦雀无声。
不过李破的火气来的快去的也不慢,气哼哼的重新拿起书信观瞧,半晌之后哭笑不得却又无奈的把书信扔在案上,此时火气去的就已经差不多了。
李春又离家出走了,说是去辽东转转,实际上就是去看丈夫去了。
前两年她生了个儿子,之后老实了两年,不再跟宫中的女人们四处乱窜,总算有了点为人母的样子。
李破也怕她无聊,任命她为宗府的大宗正,想给她点正经事干干,省得在长安到处寻人麻烦。
一位尊贵至极的当朝长公主,却在京师之地享有侠名算是怎么个事?你让兄长的面子往哪放?让长安令衙情何以堪?
所谓侠以武犯禁,别看民间都喜欢宣扬这种打抱不平的侠客,可你只要稍微深想一下就能知道,杀人放火的不一定是强盗,还有侠客。
这种人在当世可不是后来人认定的那种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侠,更像是一个个身手高强,胆上生毛的刺客。
而在长安,街巷之中一些游手好闲的无赖儿有个很有趣的称呼,游侠儿,他们可也是沾个侠字的。
一个公主在长安拥有侠名可不是什么长脸的事情,臣下们不敢多言,皇后李碧却是时不时的提醒丈夫,好好约束一下小姑。
李破没怎么当回事,放任这么多年了,还约束个屁啊,自家妹子又没去杀人放火,只是惩治了一些纨绔子而已,不算大事。
至于逃家……又不是第一次了,和上次一样,给兄长还留了一封书信告知一下自己的行踪,不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李破这火气多数是做给臣下们看的,吓唬他们一下,别把这事传的天下皆知就成。
接下来也好办,吩咐人去把张亮和羽林中郎将阿史那荣真都叫了过来。
“爱卿派几个寻踪追迹的人,从羽林军选一百人,一起护送长公主去辽东,外人若要问起,就说驸马在辽东受了伤,公主心急之下请诏出京,知情之人不得胡言。”
张亮不敢多言,立即领命而去。
阿史那荣真眼里只有李破,就算李春跑去天边,也不关她的事。
此时见李破好像颇为心烦,便“劝”道:“她喜欢到处游走,打断腿关一阵,她就不敢了。”
好办法,还得是红眼睛的魔鬼,所有事到了她这里都会变得直接干脆,也亏她能安静的在宫中待这么多年。
李破起身,来到阿史那荣真面前,抬手摸了摸她的头,阿史那荣真笑了起来,微微低下脑袋,就像一只求撸的猫儿,只是她的个头比李破高了半头,骨架也不比李破小,看着有些好笑。
殿中的所有人纷纷低下了脑袋,只当自己是个瞎子,就算是素以刚直敢言着称的谏议大夫孙伏伽也是如此。
在谏议大夫位子上待了两三年,他不免也受到了皇帝的影响,不再那么刚了。
不然的话,之前听闻长公主的事情,按照以前的习惯,他一定会建议把长公主抓回来重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