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两丈高的秦砖院墙高大坚固,上覆清一水的官窑瓦当,立面镂空,光洁如玉,颜色也是一种极为接近明黄的黄绿色,看起来十分的高贵。
顺着院墙走了很久,才看到一对活灵活现的巨大石狮子,蹲在高高的朱漆大门下,门前的台阶也是一水的汉白玉地面,立面浮雕着云纹如意,还能看出斧凿留下的白痕,显然是刚安上没多久。
其实不光是这地面,那石狮、大门、高墙、瓦当,看起来都很新,似乎刚建成不超过一年。
还没来得及感叹其建筑精美,众人便看到奇怪的一幕,只见许多提着木桶刷子的青衣杂役,正在往那崭新的砖墙上刷泥灰;还有些家丁踏在梯子上,用些稻草遮盖那闪亮的瓦当。
又看见大门里出来个师爷,带着几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围着左边的一只石狮子打转。
那走在前头的班头笑问道:“寇先生,这是怎么着?大老爷要搬家?”
“还真说对了。”师爷还没说话,他身边的一个衙役快嘴道:“老爷要把府里值钱的东西全搬了。”
“话多气长!再多嘴就撕了舌头!”那师爷阴下脸道:“王班头,你这是要做甚啊?”
“抓了个抗税的刁民,还打了我们好些个弟兄。”王班头低声道:“带去让大老爷发落。”
“哦,那就进去吧,老爷的心情可不好。”师爷瞥一眼那神色平静的男子道:“要想活命就放老实点。”说完让开了去路。
王班头让衙役看着人犯并一干商人等在外头,自己跑到里面去报信。
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听到堂鼓“咚咚咚”响了三声,上扬县的大老爷升堂了。八个衙役手执半截黑半截红的水火大棍,“噢”地一声高呼,整整齐齐地拥了出来,在大堂两边雁翅般的排成两行。
随后出来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望之不过三十许,却生得满脸横肉,竟然还有双下巴。只见他身上穿件补丁摞补丁官袍,头戴着崭新的乌纱帽,慢条斯理地迈着方步走上堂来,端坐在大案后。
那县太爷坐下后,却不急着问案,而是两眼发直的打量着空荡荡的大堂,又看看自己袍子上的补丁,满脸的不自在。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王班头,人犯在哪里?”
“堂尊在上。”王班头一指那田雨道:“就是这位。”看自家大老爷魂不守舍的样子,赶紧凑上前,小声提醒道:“堂尊,这位有些风骨,您多留点神啊。”
那县令满脸不在乎地瞥堂下人一眼,懒散散道:“堂下何人?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你不配。”那青年大大咧咧地站在堂下,反客为主的问道:“我且问你,朝廷三令五申,严禁地方私设关卡、擅自征税!你个小小的县令凭什么敢违抗?”
一听他口气大得惊人,大堂内外的众人不由齐齐倒吸一口冷气,心道:这到底是哪路神仙啊?
那县令也打个激灵,定定的望着那雨天,两手忍不住微微颤抖道:“你……到底是谁?”
堂下的田雨面色阴沉道:“回答我的问题先?”
有些蠢人在下边听得好笑。心道,从来都是大老爷审犯人,这次倒让人犯把大老爷审了。
可县令却丝毫不觉着好玩,那年青人虽然穿着布衣,但那种不怒自威的气度给了他太大的压力。天又热,心里再一紧张,汗水便湿透了官袍,紧贴在身上,把他那肥硕如葫芦般的体型勾勒出来……胸前甚至还有两个激凸。
这可不是一般料子能达到的效果,只有最上好的苏绸才行。
片刻安静之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那颇有些官威的大人竟然没有怪罪堂下人的无力,而是颇有些自辩意味道:“全天下皆是如此,你要有意见可以去中都城找王爷或者张阁老说去,我们县里只是奉命行事,也不知道原因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凭直觉他感到自己最好还是息事宁人,把这年青人打发走了为妙。想到这,不由愤愤的瞪一眼那班头,心道:‘明知是个祸害,你还给我往这领!’感受到大人小眼里放射出的愤怒的光,王班头吓得一缩脖子,哆嗦着不敢说话。
“奉命行事,奉谁的命?”青年冷声道:“府里,省里还是户部,内阁,抑或是武成王和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