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196章 张庆合有望晋级,于伟正不遗余力(第2页)

第1196章 张庆合有望晋级,于伟正不遗余力(第2页)

我心里一动,张叔没提省人大副主任的事,看来是还没到说的时候。“好,张叔,我和晓阳现在就出发,马上就能到市委大院。”

挂了电话,我叫醒晓阳,晓阳揉着眼睛坐起来,头发乱糟糟的。简单洗漱后,我从厨房拿了两袋钙奶饼干、一袋奶粉。晓阳坐在餐桌上,嘴里咬着发绳”

我接过发绳,帮晓阳把长发扎成马尾,她笑着说:“三傻子,你说你,在床上马马虎虎,扎头发倒是扎得好,一根碎发都不飘,我上次在市政府开会,自己扎的,散了好几次,被瑞凤市长笑话了。”说着,她掰了块饼干泡进我冲好的奶粉里,递到我嘴边:“先垫垫。”

走到市委大院时,才八点多,大多数办公室还关着门。张叔穿着件浅灰色夹克,正站在窗边看文件,手里还拿着一支铅笔,在纸上画着横线。见我们进来,张叔指了指沙发:“朝阳啊,把东洪平价粮补贴的具体数据给我说说,还有农民对并轨的反应,越具体越好,比如大家有什么意见,为什么有意见,都要讲实。”

我从公文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标记好的那页——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张叔,东洪去年财政拿了13%的税收补贴平价粮,算下来一年近七百万。城市户口现在每人每月定量供应25斤平价粮,比市场价低二毛二一斤。群众啊不愿意交公粮,个别村还有组织的去县粮食局反映情况。”

张叔点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节奏很稳:“这就是核心矛盾——政府负担不起补贴,农民没种粮积极性,城市居民又依赖平价粮,怎么平衡?我看啊要在汇报里突出‘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但也要提‘平稳过渡’,不能一刀切——比如对城市困难群众,要保留部分平价粮额度,不能让他们吃不起饭嘛。”

晓阳在一旁补充:“张叔,我整理了其他一些省的做法,他们试点‘平价粮定量减半,差额发补贴’——比如以前每月25斤,现在发12斤平价粮,剩下的13斤按市场价补差价,既减轻财政压力,也没让城市居民吃亏。农民那边粮价提了五分,种粮积极性也上来了,您看能不能参考?”

张叔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字迹工整:“这个思路可行。汇报时间只有三分钟,必须抓重点:第一句讲现状——东原平价粮补贴占财政支出15%,负担重;第二句讲矛盾——农民不愿交、财政扛不住;第三句讲方案——平稳过渡、保低保户、提粮价。还要扣上‘响应中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帽子,这样站位就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说着,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于伟正书记走了进来,先是一愣,接着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身后跟着秘书林雪,手里捧着一个黑色公文包。“老张,朝阳,晓阳,都在啊。”于伟正走到办公桌前,手指掸了掸西装下摆“周二的会我不参加了,周一啊,我还要回市里处理工作,咱们今天带两辆车去省城,晓阳你跟林雪坐一辆,朝阳跟我坐一辆,路上再细聊。”

简单收拾,就上了电梯,周末的时间,办公大楼很是安静,于书记主动道:“朝阳啊,东洪的农业机械化推进得怎么样?上次你提的中型拖拉机采购方案,省农业厅那边有眉目了吗?”

我连忙回答:“于书记,省农业厅晏处长已经答应帮忙协调农机补贴,我们计划先在马关乡搞试点,采购二十台中型拖拉机,再配五台联合收割机——都是东方红牌的,质量靠谱,预计能覆盖五万亩冬小麦。”

于伟正点点头,背着手道:“农业机械化是‘三化’的重点,市里肯定支持。等这次从省里回来,你把申请材料报给瑞凤市长,每一台机器都要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受益。”他话锋一转,看向张叔,“老张,咱们路上再把汇报稿顺一遍,这次汇报很重要,关系到东原在省里的印象分啊。”

张叔道:“没问题啊,于书记,咱们现在出发——早走早到,还能在招待所再顺一遍稿子。”

两辆车驶出市委大院时,门口的警卫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司机按了声喇叭回应,声音不大,却透着庄重。我坐在市委一号车副驾,听后排两位领导聊粮食并轨的事,于伟正的声音带着理论高度:“老张,你要明白啊,粮食计划体制在短缺经济时期管用——那时候粮食不够吃,只能靠行政手段管控,保证城市居民有饭吃。但现在不一样了,粮食产量上来了,再靠行政手段管控,就是逆规律而行。我们要讲‘实事求是’,也要讲‘与时俱进’,矛盾看起来解决不了,其实是没找对顺应规律的办法——就像当年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开始也有反对声音,但实践证明是对的嘛。”

张叔的声音很沉稳:“于书记啊,我认同。以前农民积极性高但地不产粮,只能靠计划征粮;现在地能产粮了,就得让市场说话。但平稳过渡很重要,不能让城市低收入群体没饭吃,后续的保障措施还是要跟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粮食政策聊到国企改革,又聊到东投集团的班子调整——于伟正提到要加强东投的党建工作,不能让企业脱离党的领导;张叔则建议要兼顾企业效益,毕竟东投是东原的经济支柱。我在前面听着,偶尔插一两句倒也不觉得枯燥。

车子驶进省委招待所时,已经快十一点半,阳光正好,洒在招待所的红墙上,暖洋洋的。邓叔叔正站在门口抽烟,身边还站着个穿着深色西装的干部,两人低声聊着什么,烟雾在阳光下飘了飘。见我们的车到了,邓叔叔把烟头摁灭在小花园围墙上,稳步走过来,脸上带着笑容。

于伟正率先下车,笑着跟邓叔叔握手:“老邓啊,麻烦你特意等我们——书记到了吗?”

“还没,估计还有十分钟。”

晓阳在我耳边低声说道:“这位是省委组织部谭洪常务副部长。”

谭洪部长伸出手,笑容温和却带着点距离感,手上的皮肤很光滑,一看就是常年坐办公室的:“于书记,张市长,——东原的‘三学’活动搞得不错,省委政研室还专门编了简报,我可是学习了不少好的理论经验啊。”

张叔连忙握手,力道不轻不重:“谭部长,辛苦您特意过来——要是有什么没准备到位的,还请您多指点。”

这时,王瑞凤市长从招待所主楼走出来,穿着一身藏蓝色套裙,裙摆随着步伐轻轻晃,步态轻盈,脸上还带着点妆容,笑着与几人打了招呼后,王瑞风道:“谭部长啊,这几个年轻人,这位是东洪县县长李朝阳,还有市政府秘书长邓晓阳,都是咱们东原的年轻干部,接着说道朝阳是咱们邓局长的女婿,晓阳啊是咱们邓局长的女儿。”

谭洪的目光在我和晓阳身上扫了扫,一开始没太在意——在省委领导眼里,一个县的县长实在不算什么。但听到“女儿和女婿”,他的眼神才亮了亮,主动伸出手,力道比刚才跟张叔握手时重了些:“哦?原来是邓局长的家人啊,年少有为啊,东洪县?是那个民营企业家上党课的县吧?”

邓叔叔道:“啊,就是那个东洪县?”

谭部长拍了下我的肩膀道:“小伙子搞得不错,省里已经把材料往上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