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是八月中旬结束,放榜时间在九月上旬,参加路子月的举人宴席待到了九月中旬,抵达村子已经是九月下旬,整个十月上旬到中旬差不多都在家乡待着,十月下旬开始赶往京城,十一月上旬水路开始结冰,她们也正好转到陆地继续赶路,到了十一月底真正踏上京都地界。
古代交通不便,从省城到京都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京都在北方,入冬后格外干冷。
一路上,温黎穿着厚厚的棉衣,身上是不冷了,可只要脸一露出来还是会被冬日里的风刮得生疼,根本无心欣赏沿路的风土人情。
实在无聊就拿本关于这个世界风土人情的书籍看看,只是马车里光线暗又晃悠,看久了眼睛疼,又放下书本折腾买来的草药香料,制作一些滋润的香膏。
温黎给自己抹一抹保证不被这恨不得吸干她全身水分的风吹粗糙了皮肉,有一副好相貌在哪都有便利,说不定科举殿试时有一副好相貌能在女帝和官员那先得一个好印象,记住她这个人,安排官职时先想起她。
当然也有温黎接受不了自己邋里邋遢模样的原因,在哪都改不了爱美的的本性。
温黎还给温母抹一抹。
温母一开始是拒绝得,这香喷喷的膏药哪是她一个大女人应该用的。
女儿抹得细皮嫩肉是好看,她要是变得细皮嫩肉想想就别扭。
而且女儿放得草药香料,一看就是好东西,给她用实在是可惜。
然而温母拒绝不了温黎,最终还是老老实实被温黎抹了一脸一手。
后来温母发现抹了后,被风吹脸上不干也不开裂了,知道了好也渐渐接受。
当然白了一点还是让温母别扭,也依旧会心疼这好东西被自己用了。
温黎不理会温母这些心思,反正自己用啥,就使劲往温母身上乐此不疲地用。
大多数时候温黎都是躲在马车里点着炭盆昏昏欲睡,冬天嘛,还是窝成一团子躲在温暖的地方最舒服,要是不在晃悠的马车上那就更好了。
坐了一个月的船和马车终于脚踏实地的那一刻,温黎除了有点不适应,毕竟在船上和马车上晃荡了那么久,更多的是长舒一口气的轻松。
哪怕冷风嗖嗖的刮,也没能让温黎的好心情降低一点。
古代长途跋涉可不是好玩的,所以有很多人受不了大病一场,温黎身体调理的强健,到京都后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只是精神上有些疲累。
温母常年打猎,身子骨强健,身体也没有出现不良现象。
但是她不放心温黎的身体,找到暂住的客栈,就拉着人找了一家医馆让大夫把平安脉。
大夫把脉后惊讶地上上下下打量温黎,没想到温黎看起来高高瘦瘦的,身体比一旁铁塔般的温母还要强健,根本不像经历过长途跋涉。
温母得到大夫的回答,也没有多想,只要温黎身子骨没问题那就万事大吉。
两人都没有问题,连开调理的药都不需要,付了大夫看诊的钱,温黎跟温母在京都逛起来。
和省城比,京都的繁荣程度甩了省城好几条街,哪怕天气寒冷,也没能阻挡住人们上街的热情。
街市上叫卖声络绎不绝,宽敞的马车穿行而过,衣着华丽者穿梭于各大酒馆茶楼,衣着简朴者也能在街边点上一碗馄饨慢慢吃。
出来一段时间,也到了饭点,温黎和温母找了个挡风的位置坐下,点了三碗鲜肉馄饨,温黎一碗,温母两碗,又要了四个巴掌大的芝麻馅饼。
以前温母看她点这么多舍不得吃,只愿意温黎吃肉她喝汤,后来温黎告诉她这样的行为被别人看到会指责她不孝,影响她的前途,又证明自己有挣钱的途径,温母才在吃得上面听从温黎的安排。
看着一口一个馄饨吃得香喷喷的温母,温黎吹了吹勺子里的热馄饨,谁不想吃点好的,只是生活所迫不能如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