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双目光落到吴静秋身上,个个眼神炙热。
无疑,这些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同时,它们也化作为一股动力,驱使他们为之奋斗。
吴家铺子步入正轨,不出几日,在镇子上有了名声,一个是因为豆腐,还有一个是因为自选菜品,引得不少人带着猎奇之心而来。
每日除了来吃饭的人日益增多,买豆腐芽菜的人也多,食肆酒楼纷纷前来定购这两样食材,包括福禧酒楼。
对此,吴静秋全包全揽,谁要多少豆腐多少芽菜,只要及时给了定金的,登记在册,等人上门来取。
一时间,吴家铺子门庭若市。
这段时间以来,不乏有聪明人,他们看见自选菜品生意火爆,纷纷效仿,不止仿自选的贩卖模式,还仿菜品,不惜自降价位。
此举一出,立马抢走了吴家一部分吃客。
“秋儿,光是咱们这条街上就有三家自选菜品的食肆了。”吴平仓深感无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芳娘他们也是愁眉不展。
吴静秋表现得最为淡定,“就像当初卖蘑菇一样,起先人们说青菇红菇有毒,后来我们拿去卖,人们知道它们无毒还值钱,都跑去山上采摘。
自选菜品亦是如此,无论是什么,只要做出来就有会被模仿的可能,现如今咱家失去了一部分吃客,继续留下来坚持吃的可以说得上很喜欢咱家的饭菜了。
我想的是我们保持初心不变,每日把常客们吃的饭菜做好,无论多少,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但有一文是一文,除了卖饭菜,我们不是还卖豆腐跟芽菜吗?”
说到这个,吴静秋分析道:“其实卖豆腐卖芽菜的利润更可观轻松。
豆腐就不说了,说说芽菜,一斤绿豆至少可以发出来九斤的芽菜。
我们卖一文钱一斤,按发了一斤绿豆来说,能得九文钱,去了成本,赚得四文。
这几天的每一天我们卖出去的芽菜大概有二百多斤,收益有二百多文,再加上豆腐,卖饭菜的钱,有一两了。”
芽菜是新出的,且只有他们一家有,自然比卖饭菜赚钱。
缓了口气,她又道:“像做豆腐发芽菜是一种需要技巧的活儿,不像做饭菜那么简单,相对来说不容易模仿。
所以说,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两个上面,还有鲜香粉,从而有时间做别的事,比如侍弄家里的庄稼,池塘里的红虾。
像之后,我们可以上午在铺子里忙活,下午回村,这样两边都兼顾到了。”
这么一说,所有人茅塞顿开,知道该怎么做了。
吴家铺子做午饭做得少,吃客少了,每日做做豆腐,发发芽菜,活儿轻松简单,刘家人准备回去,到江尾镇也找一个铺面做买卖了。
想到吴静秋姐妹俩许久没去外祖家了,刘芳娘让刘大力把她们俩一起带了过去。
吴静秋点子多,顺便帮帮刘家人看铺子,怎么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