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五十章 因为过于成功,以至于人们忘记为何会开始(第5页)

第一千零五十章 因为过于成功,以至于人们忘记为何会开始(第5页)

皇帝朱批了这份廷议,王家屏顺利的进入了文渊阁,成为了刑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

直到皇帝的圣旨下达的时候,王家屏依旧有点云里雾里,这就入阁了?

他完全没想到凌云翼致仕,居然是他王家屏取而代之,他想过高启愚,想过王一鹗,唯独觉得需要沉淀的自己,机会很小。

自凌云翼致仕后,大明内阁,变成了以申时行为首的新内阁。

新内阁的行事风格,比张居正为首的内阁,要温和许多,这种温和相对张居正那种威权人物而言,相比较万历维新之前,新内阁的风格,还是冷峻严厉许多。

考成法、吏举法,新内阁虽然适当放权给了六部,但依旧严格执行。

这让一些个投机分子、野心之徒十分失望,就是申时行死了,对申时行进行反攻倒算,也回不到万历维新之前了。

二月二十三日,朱翊钧的大驾玉辂又准时停到了宜城侯府门前,这次皇帝没有下车,而是在张居正上车之后,大驾玉辂向着大将军府而去,在接到戚继光后,大明皇帝的车驾,向着北大营而去。

大明有很多人都在观察皇帝每月蹭饭日,如果陛下不出现,代表着皇帝彻底厌恶了张居正,就可以开始对张居正攻讦了,这次有点奇怪,皇帝出现了,但这次要把文张武戚带去了哪里?

朱翊钧在车上,观察着张居正和戚继光,张居正年纪大了,尤其入冬后,就经常生病,戚继光则完全不是这样,戚继光虽然肌肉规模小了,但他依旧非常的健康,有点小病,很快就会自愈。

解刳院大医官发现,肌肉大的人,更不容易生病。

解刳院从500个样本的对比观察中发现,长期锻炼、肌肉群发达的人,更不容易患病,而且更不怕摔倒,跌倒风险降低了40%,而且长期训练、锻炼的人,同一块骨头,要重很多。

但凡是照顾过老人的都知道,老人摔一跤,那就是半只脚踩进了棺材板,戚继光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他过年时候,下雪路滑摔了一跤,跟没事儿人一样,张居正就真的摔不得了。

“陛下这是要带臣等去哪里?”戚继光好奇的问道,皇帝陛下有点神秘兮兮的带着他们去北大营,也不说什么事儿。

“绥远农学博士柯延昌,不知道二位耳熟吗?”朱翊钧笑着问道。

张居正点头说道:“知道,农学院和徐贞明平起平坐的院判,紫根草培育、中盛良薯、还有种在莫愁湖畔的速生杨,都是他的成果,万历二十年崇古进步奖就是他,他都没有回来领奖。”

“他回京了。”朱翊钧笑着说道:“就在北大营火药局的细柳厂,回京的原因倒不是要从朕手里拿走朕给他保留的奖牌等物,他回京是看胆矾生产。”

“胆矾是个好东西啊。”

胆矾加生石灰和水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是防治多种真菌性、细菌性病害的廉价农药。

两年了,这份崇古进步奖,在朱翊钧手里放了整整两年,柯延昌都没空回京拿一下,他在关西七卫寻找盐生植物,对西域遍地的盐碱地进行改良,根本没工夫领奖。

把柯延昌吸引回京的原因,是格物院攻克了硫酸制备方式。

制取硫酸铜需要硫酸,绿矾烧的那点硫酸,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如何大量制备硫酸,就成了格物院这些年的攻坚任务,终于在北大营火药局细柳厂实现了小规模的量产。

说原理非常简单,将硫黄燃烧产生的气体,混入空气和水蒸气里,高压之下,就会混合成为硫酸,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太难了。

格物院经过了三年的时间,不断的改良,历经七代的改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终于捣鼓出了缸塔法生产硫酸,为大规模生产胆矾农药,提供了原料和基础。

柯延昌听闻这个消息后,终于肯放下手里的活儿,来京师亲眼看一看。

朱翊钧见到了一个老熟人,魏友山,他是水肥的发明人,同样也是西山煤局的大工匠,格物院负责实验,魏友山带着一大群工匠,负责从实验室到大规模生产。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魏友山拱手见礼,呈送上了陛下最喜欢的手办,大概半个桌子大小的各种缸塔和管道,这个东西不能制备硫酸,但方便解释每一个部件的用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