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思想殖民(第4页)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思想殖民(第4页)

这么编排潞王殿下,居然只是被关了二十天。

浩特曼更加羡慕大明了,当真是地上神国,大明开放包容,让浩特曼心生向往,甚至不愿意离去。

似乎在大明,只要说的是实话,不是污蔑,连黎牙实这样的泰西人,都不会被直接处死,在泰西,乱讲话,是要上火刑柱的!

毫无疑问,黎牙实说的是实话,潞王殿下在金山国的开拓,对于大明而言是耀眼的功绩,对祖祖辈辈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夷人,的确是个灾难。

这也代表着大明正在放下一些身段,做一些过去不屑做的事儿。

但是,相比较更加暴力、血腥的泰西殖民,大明的殖民仍然是极其温和的,是文明的。

大明在金山国、在倭国、在绝洲所有的银矿、金矿,开采办法都是用的吹灰法而非汞齐法,汞齐法提炼白银黄金,力役别说八年,最多五年就死了。

大明力役,哪怕是倭奴普遍生存年龄,都超过了十年,而泰西殖民者使用的奴隶,平均寿命只有区区六年。

黎牙实的笑话,并不能解构大明天朝上国的叙事,因为有泰西殖民者的罪恶行径作为参考。

而且大明民众也需要一点真相,不要把一切,都当做是理所当然,源源不断的白银、甘蔗、方糖、棕榈油、橡胶、铜料等等,数不尽的货物流入大明,是陛下在背负着这些骂名与罪恶。

而且黎牙实这个蛮夷说了,陛下生气把黎牙实抓了,大明士大夫就不好再用这些话攻讦潞王了,因为陛下对真相一清二楚,再攻讦潞王就是在攻讦陛下。

用谣谶笑话的方式,提前释放掉一些压力,增加皇帝陛下在理政中的冗余。

朱翊钧在行宫旁的钓鱼池,找到了张居正和戚继光,他懒散的往躺椅上一靠,也不挂饵,直接把鱼钩甩到了水里。

上不上鱼无所谓,甩一杆才是正事。

“先生倒是躲了清闲,朕忙的晕头转向。”朱翊钧把高启愚新写好的奏疏,递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把近万字的奏疏,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文言文的信息量真的很大,他看完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头,有些不解的问道:“高启愚想干什么?他想做首辅不成?”

“一本丁亥学制,他本该名垂青史,这本海外治略,日后青史留名,他怕是毁誉参半了。”

丁亥学制是真正的仁政,是大明对海外、生产力提升带来厚利的向下分配,包括刚刚落成的文溯阁,都是丁亥学制,普及教育的一部分。

高启愚出使泰西,甚至作为东征功臣,在丁亥学制面前,都有些失色。

可是这本直抒胸臆,说话十分直接的《海外治略疏》一出,以后,高启愚不知道要挨多少骂了。

凌云翼好杀人,到现在都被读书人们明嘲暗讽。

高启愚将殖民分为了轻重两种手段,重则是政治宰制、经济支配、军事威胁等,轻则是文化和价值观,强化大明文化,论证天朝上国,形成大明中心论、让大明任何事都榜样化,建立和维持长久的、有效的、广泛的海外统治。

朱翊钧侧着头看了眼张居正,摇头说道:“朕管不了他,天天敲铜钟,让他说话不要那么直接,可他偏偏要做独臣,丁亥学制兴文教的大功,他真没必要非要往独臣那条路上走。”

“但他讲的有道理。”

高启愚的奏疏,核心论点只有一个。

重手段、硬权力的政治宰制、经济支配、军事威胁等手段,无法形成长且稳定的统治,轻重兼备,软硬兼施,实现现实和思想的完全征服,才是长久。

讲的对,但这种事还是关着灯比较好。

“其实高启愚的奏疏,主要是给陛下看,自然更直接、更明白一点好,省的陛下细品了。”戚继光在旁边说了一句,他一拉鱼竿,一条一斤多重的鲤鱼就被钓了上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