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现在调转开海的重心,加大对西洋开拓力度,第一件要做的事儿,就是攻打安南,将安南再次郡县化,这样一来,西去的商船才可以畅通无阻。
不调转重心,按部就班的发展,等大明把整个南洋收拾好了,可能门前全都是恶客了。
“重中之重,还是南洋。”高启愚看着面前的堪舆图,面色凝重的说道:“金山国、金池总督府,其实对于大明而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可是南洋,是不容有失的。”
高启愚提醒陛下,万历开海,最重要的利益,就是南洋,在这个核心利益面前,其他的都可以让步。
而大明国策的制定,要围绕这一核心利益进行展开。
“高宗伯的意思,是朕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有些贪得无厌了是吗?”朱翊钧笑着问道。
高启愚思索了下,十分认真的说道:“这是应该的。”
一个不想开疆拓土的君王,还想做暴君?
每一个暴君,做的都是开拓的事儿,当皇帝,一定会毁誉参半,是绝不可能让所有人全都满意。
万历维新以来,大明国力日益强盛,陛下的眼里不只有南洋,还有东太平洋,还有西洋,这是很合理的。
要不然靡费巨万,养十万京营、十六万水师,用来做什么?
全都要,不是贪婪,而是陛下有这个实力全都要。
“既然如此,那就不准尼德兰使者浩特曼的请求了,不允许尼德兰商船在马六甲城购买香料。”朱翊钧做出了一个决策。
这个决策并不能完全阻止尼德兰人获得香料,大明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力量,还没有强到片甲不得下海的地步。
这个决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尼德兰人获得香料的价格,减少远洋航海的利润,让荷兰东印度公司篡取利益的速度减慢,让大明获得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政策。
“臣遵旨。”高启愚俯首领命。
大明对香料的需求同样很大,比如五香粉,就需要大量的花椒、肉桂、八角、丁香、小茴香,有的还会加入干姜、豆蔻、胡椒、陈皮等物。
大明有着非常成熟的香料加工业,并且竞争非常激烈,各家香料的配方、比例更不相同,风味也有不同。
南洋产出的大量香料,根本不够大明自己消化,甚至需要总督府创办种植园来种植。
陛下个人同情尼德兰人的遭遇,认可尼德兰人抵抗暴政的勇气,但不代表陛下会为了这些同情和认可,在国家利益上更多的让步。
陛下最大的资产,一共十五万顷田亩还在南洋。
“陛下,马丽昂创办的大光明教,有了新的进展。”高启愚面色古怪,汇报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礼部以为,两年没有消息的马丽昂和她的大光明教,可能已经随着三亨利之战的结束,成为了历史微不足道的注脚。
但礼部显然是想错了,大光明教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大光明教不再追求进入巴黎,而是在广大的、无人在意的乡野之间传教,并且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进展。
关于王位归属的三亨利之战,主要集中在巴黎附近,广大的乡野无人在意,给了大光明教肆意生长的机会。
大光明教以一种十分暴烈的方式传教,礼部将其称之为,黄巢式传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