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缓缓点头,发生在嘉靖三十四年末的大地震,他虽没见过,却也听说过,因为那一场大地震,又给大明不富裕的财政来了个雪上加霜。
——父皇没少唠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百姓勤劳质朴,也少不了你这个父母官的引导。”朱翊钧清了清嗓子,道,“这里距关内也不远,如今也是大明的疆土,杨卿不必有异乡异客之心。”
“太子殿下说的是,臣一直都将这里视作家乡!”杨彩赶忙附和,心中却泛起了嘀咕……
却听太子殿下又说:“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杨卿对子孙的教育也要重视起来。”
杨彩呼吸陡然急促起来,当即撩袍拜倒:“臣定会好生教育子孙,不负皇上,不负大明,不负殿下之苦心。”
世袭罔替啊……杨彩面孔涨红,情难自抑。
大明有世袭的爵位,也有世袭的官位,不过大多都是开国功臣才能享受到,再之后,就很难很难了。
尤其是嘉靖朝之后,连皇亲国戚也难以再获得世袭爵位,除非立下军功才行。
如今这么一个大饼砸过来,杨彩焉能不激动?
光宗耀祖!
封妻荫子!
如此诱惑之前,哪个男人能保持平常心?
“请殿下吩咐!”杨彩胸中有着一团火,浑身使不完的劲儿,若非时下条件不允许,都恨不得去耕二亩地。
小家伙瞧向李青,李青只是喝茶。
见状,朱翊钧也熄了求助念头,想了想道:“这样,你先去张贴告示,宣传一下本太子来此的事……百姓总有认字的吧?”
“这是自然。”杨彩谄笑道,“普及教育是国策,臣自然要予以响应才是,此地学塾足有十余座,就是规模不算大,条件也有限,不过也让相当一部分百姓认了字。”
“嗯,做的好。”朱翊钧点点头道,“之后可以适当的加大普及教育的力度,如此才好把汉文化吹向西域三地。”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直教臣自惭形秽,臣谨记。”
朱翊钧笑了笑,道:“尽快通知到位,这都大年初七了,年节时间所剩不多了,既然是年货,当然要赶在年节结束之前才是。”
“是,臣这就去办,臣告退。”
杨彩躬身一礼,又朝李青一揖,匆匆去了……
“先生以为杨彩获世官是好是坏。”
“中长期来看自然是好事,如此才会有归属感,也杜绝了‘我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