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也正是如此,李锦书在济州任县令时,虽无寸进,别人也挑不出他的毛病。
所以李锦书感激的是席谷祖,常把自己与席谷祖归为一类人,都是实干派么。
而对刘清河这人却是嗤之以鼻,不屑为伍。
所以昨日刘清河来送请帖,李锦书鸟都不鸟他。
一个名声不好且告老的县令,什么档次,也想来请他这个府尹老爷。
谁料李锦书没去,副手汪天福却去了,这不是与自己不是一条心么。
不过李锦书也知道,那汪天福不服自己,又与刘清河有师徒之谊,能和自己一条心就怪了。
再者刘清河虽已告老,从刘县令变成了刘明府,但在楚洲很有些份量。
据说与丰西府的崔氏又交好,楚洲的乡绅皆以这刘清河为首,以前的费知砚也会给他三分薄面。
按说李锦书初到楚洲府任职,理应也当与刘清河搞好关系。
但李锦书自恃是当朝司徒的学生,又与丰邑侯交好,那刘清河算个屁。
莫说刘清河,便是他与之交好的崔氏,在李锦书看来,都抵不过姜守业、姜远的脚趾头。
自己与司徒大人,丰邑侯才是一伙的,谁还鸟刘清河这厮。
所以说,姜远常常认为自己在朝中从无结党拉派,但架不住下面的官儿不这样想啊。
“下官李锦书,率楚洲府属官衙役差丁,迎接钦差大人、丰邑侯、夏大人!”
李锦书将腰躬成九十度,作揖的手已是快垂到地面了。
“李大人不必多礼。”
万启明有板有眼的轻一抬手:
“本钦差奉天命巡民生查官治,突然而至,未曾事先传檄知会,却是事出有因。
稍后请李大人予以配合本官。”
李锦书听得这话,心中惊疑不定。
万启明言语中说的,是让他配合。
既然是配合,那便不是冲着他来的。
但却又见得万启明神色迫切,一时间也想不出,他们这一行人是为何而来。
李锦书又连忙躬了身:“钦差大人若有吩咐,下官定当全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