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就去洗漱,等会儿抱你一起去上朝。”
“我也要去?”
朱雄英手指着自己的鼻尖,哭笑不得。
自从去年冬岁开始上朝了以后,每个月初一十五带他上朝听一群朝臣们哭穷和弹劾也就算了,额外加的朝议,他也必须要到场吗?
“咱刚才不是说了,要商议进攻倭国的事,你替咱找个出兵的理由。”
“可爷爷你刚才不是说……”
朱元璋摇头打断了朱雄英的话。
“咱刚才说的,是对内的,你得给咱想个对外的,让天下人都能接受的。”
哦!
毕竟倭国岛上还有许多想着,以后当倭国王土皇帝的投降派。
他们想要让手下的贵族与百姓,能够接受明军驻扎在岛上,就必须有个说得过去的情理,好让那些倭国王下得来台阶。
朱雄英一下子就想到了小倭子曾经使用过的手法。
但转念又摇了摇头。
小倭子使用的手法,和白衣渡江也没有什么差别。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所以有些人总想试图掩盖真实的历史,塑造虚假的形象。
大明要的不只是倭国岛屿,未来还要征战他处,收复失地。
如果用敌人的法子,进入倭国,他日普通的大明百姓想去别国,哪怕是正常的生活经商,也一定会让当地人倍加防范,有诸多的限制。
而使用这类手法的结局,也是显而易见的。
自古师出无名,失道者寡助,赢得了一时也赢不了一世。
“爹爹,帮忙。”
朱雄英想破头也想不出好的理由。
只能求助于在这方面很有成就的朱标。
毕竟情理方面,还是古人更了解古人,而爹爹比他更能洞悉人心。
不论是自己人的,还是敌人的。
朱标略一思索,便一脸凝重的说道:“那便以解救被倭寇抢掠走的百姓,寻回被抢夺走财物为由,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消耗掉的财物便要赔偿,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向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如果谁想赖账,那便坐实了是倭寇的同伙,到时候让四弟他们自行决定如何处置,不必禀报朝廷再动手。”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