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总结时,他的声音掷地有声:
“如此,一可重创蒙古一路兵马,挫其其锐气
;二可保全辽地,减轻九边压力;
此一举两得之策,岂不胜过不战而弃土,徒长敌寇气焰?”
朱胜眼中精光闪动,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叩,忽然朗声道:
“好!”
他看向诸葛亮的目光满是赞赏。
“不愧是诸葛丞相。”
“张居正虽是一代名相,但在军事上,还是要差不少的啊。”
目光随即转向武官队列前列的戚继光:
“元敬,你是我大明武将第一人,你觉得辽地之事,应当如何?”
戚继光闻言,缓缓走了出来。
到了这个时候,戚继光知道,朱胜显然是支持诸葛亮的对策的。
他抱拳行礼,声音沉稳如磐石:
“启禀陛下,臣支持孔明之策。
此计虚实相生,正合兵法要旨。”
朱胜点了点头,随后看向另一侧的俞大猷。
“俞大猷。”
“你看此计如何?”
俞大猷闻言大步走出,声如洪钟:
“末将也赞同此策。”
“臣愿前往辽地,亲行此策。”
“末将必不负陛下重托。”
俞大猷自然知道朱胜是什么意思。
朱胜笑着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诸葛亮,神色肃然:
“诸葛亮,朕命你为此次辽地之战参军,赞画军机,协理军政。
此战所有谋略调度,俞将军与你商议决定,必要时可临机专断。”
“这样一来,有了战功,丞相也能尽快积累资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