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危局,朕想听听诸卿之见。
有何看法,尽可直言。”
话音落下,殿内短暂的安静便被一声沉稳的步伐打破。
只见兵部尚书戚继光越众而出,身姿挺拔如松,抱拳行礼:
“陛下,臣有拙见。”
“讲。”
朱胜微微颔首。
“陛下,
根据郭靖提供的讯息,结合近年边关谍报及对蒙古用兵的习惯,
铁木真若是多路并进,有三处,不可不防。”
“其一,辽地!”
他语气笃定:
“辽国自昔年被金国重创,险些灭国后,国力至今未曾完全恢复。
蒙古不知辽国已暗附大明,必遣一支偏师,甚至主力之一部,由此叩关。
若破辽,便可从辽地攻我大明一个出其不意。”
“其二,原金国故地——即现今我大明金州。”
戚继光目光扫过众人,分析道:
“金州新附不久,虽经大力整顿,然根基犹未完全稳固,且地处平原,利于蒙古铁骑驰骋。
此路,必是硬仗、恶仗之所!”
“其三,便是正面对撼我大明国本之路。
铁木真绝不会放过九边重镇。
九大重镇,万里边墙,必将面对蒙古大军主力!”
戚继光刚刚说完,殿内诸臣尚在消化这三条可能的主攻路线与严峻形势,一位身着绯袍、气质雍容沉静的大臣便缓步出列。
正是内阁重臣谢安。
他并未直接反驳戚继光,而是先向御座上的朱胜躬身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