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僧发愿,欲在成道之后,搭建草庐,开坛讲经,将我所悟之‘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禅理,传播于此受过无尽苦难的百姓之中。
以期能涤荡其心中余孽,导其向善,明心见性,得真正解脱。
故而恳请陛下允准小僧于各方传道。”
朱胜闻言,沉吟起来。
这倒是他未曾预料到的。
不过慧能并非追求世俗权力之人,其佛法重在个人修心,与朝廷教化并无根本冲突。
权衡片刻,朱胜心中已有决断。
“禅师发大宏愿,欲度化众生,此乃功德无量之事,朕心甚慰。”
朱胜展颜笑道。
“朕准了!朕会下旨,于京郊择一清静之地,为禅师修建一座寺院,以供禅师弘法。”
然而慧能却摇了摇头,婉拒道:
“陛下厚意,小僧心领。
然弘法在心不在形,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小僧只需一茅棚,能遮风避雨即可,无需劳民伤财兴建殿宇。
若陛下允准,小僧明日便去城外寻一山明水秀之处结庐。”
朱胜见他态度坚决,便也不再勉强,点头道:
“既然如此,朕便依禅师。
禅师可自择之地,一应所需,尽管告知当地官府。
朕会吩咐他们尽力配合,绝不敢怠慢禅师。”
“多谢陛下成全!”
慧能再次合十行礼,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正事谈完,气氛轻松了许多。
朱胜看着慧能,忽然笑道:
“即是传道,不知禅师愿意就地给朕讲解一番否?”
朱胜也很好奇。
慧能的讲经会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