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不必惊讶。你们所见,并非埋伏,他们也并非寻常劳役。”
“此乃我大明推行多年的‘以工代赈’之国策,而在此地劳作的,乃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五岳剑派’。”
“五岳剑派?”
“武林中人?”
司马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尖锐。
在他的认知里,江湖草莽,桀骜不驯,岂能甘愿受朝廷驱使做这等“苦役”?
秦良玉继续解释道:
“陛下圣明,深知江湖力量若放任自流,或成隐患,或为豪强所用。”
“故推行此策,将赈济灾荒、兴修水利、开辟道路等国家大工,与江湖门派的需求相结合。”
“以工代赈,授人以渔。”
“朝廷组织工程,招募流民及自愿参与的江湖人士,付予钱粮工酬,使其凭力气和本事吃饭,免于饥馑,亦避免其因生计所迫铤而走险。”
“如眼前这疏通河道、加固堤防、开辟通往新矿脉之路的大工,既能利国利民,又能安置大量人手。”
“当然了,之所以这些平常武林的庞然巨物能够来这里,也是因为以工代赈是目前大明最容易获得灵植,以及最简单得到灵植种植资格的地方了。”
“朝廷在这方面,可是下了大力气的。”
“毕竟,也只有灵植能够如此吸引这些门派了。”
秦良玉一番解释,条理清晰。
“这,便是大明灵植最开始的出处吗?”
司马懿何等聪慧,立马便理解了这以工代赈为何能够做到如此地步。
诸葛亮羽扇轻摇的速度变得极其缓慢,他深邃的目光扫过那热火朝天、高手如云的工地,心中已是翻江倒海:
“因势利导、化害为利。”
“此策妙极。”
周瑜与陆逊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钦佩。
冉闵则看着那些挥洒汗水的江湖豪杰,又看了看远处巍峨延伸的新路,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汉州…未来若得大明相助,能否…也踏上如此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