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大军依令在郊外扎营休整,营盘森严,与田野的祥和形成鲜明对比。
而诸葛亮等人则在明军向导的引领下,向最近的一座边陲重镇行去。
尚未抵达城郭,喧嚣之声已如潮水般涌来。
待转过一道山梁,一座雄城豁然矗立于平原之上。
城墙高逾十丈,以灰白色的巨石垒砌,坚固雄浑,远超诸葛亮等人见过的任何关隘。
城墙上旌旗猎猎,每隔数十步便设有造型奇特的金属器械,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显然是威力巨大的城防利器。
随即诸葛亮等人穿过深邃的城门洞,一股炽热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只见这城市宽阔的主街由平整的青石板铺就,足以容纳十数骑并行。
街道两侧,楼宇林立,飞檐斗拱,鳞次栉比。
商铺的幌子五光十色,迎风招展。
绸缎庄流光溢彩,瓷器店琳琅满目,香料铺异香扑鼻,铁匠铺叮当作响,火星四溅。
行人如织,摩肩接踵。
贩夫走卒吆喝声此起彼伏,衣着整洁的市民步履从容,锦衣华服的商人谈笑风生。
孩童举着造型精巧、涂着鲜艳色彩的风车或竹蜻蜓在人群中穿梭嬉闹,笑声清脆。
更令人侧目的是,街道上竟有轮子自行转动、无需牛马牵引的四轮小车载着货物平稳行驶,引得众人频频注目。
而诸葛亮等人也纷纷被吸引走散开来。
……
在城内走了片刻。
诸葛亮的目光很快被街边一家规模不小的“巧工坊”吸引。
坊内不仅售卖各种改良农具——如轻便锋利的曲辕犁、结构复杂但效率极高的水力脱粒机。
更陈列着许多精巧机关。
诸葛亮进入店内,拿起一个形似自己发明的“木牛流马”,但结构更为精妙的玩具小车。
随即诸葛亮手指轻轻拨动机关,小车便在地上稳稳前行。
店主见这位气度不凡的客人感兴趣,便笑道:
“客官好眼力,这是京城‘天工院’流出的新式样,据说借鉴了古墨家机关术和大汉那边的木牛流马,更稳当也更省力。”
“咱大明工部这些年可搜罗了不少能工巧匠,连带着这些小玩意儿都越发精巧了。”
诸葛亮闻言,心中巨震。
他轻轻放下玩具,目光扫过坊内琳琅满目的机关造物,无论是农具的实用化改进,还是玩具中蕴含的奇思妙想,绝非零星匠人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