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高兴了,自然就有人要倒霉了。
可是现在,文臣也好、武将也罢,争吵起来都不避人了。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夏光帝身上的光环力正在减少。
要怪,就怪他非要御驾亲征,结果却是败得一塌糊涂。
事实已经证明他没有统兵的能力,接下来有关军事上的事情,还是不要发表意见的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夏光帝一脸的无奈,心底里更是有些愤怒。
若是按着他以前的脾气,敢忤逆自己,看不起自己,这些人就等着去死吧。
可是现在,他不能这样做。
没有任何新鲜血液的补充之下,自己这边死一个人,就少一个人,于大局不利。
且现在正是考验人心的时候,他在杀人,就等于逼着大家在造自己的反了。
夏光帝明智的选择闭嘴,也因此让下面的争吵声更是不绝于耳。
说到底,群臣们现在争吵的就是两种选择。
固守还是突围。
或许有人已经想到了投降,但并不敢说出来而已。
这就是朝臣。
眼中只有利益尔。
所谓的忠君,忠的是强大的君主。如果你实力不济,也就怪不得他们另攀高枝了。
君择臣,其实也是臣择君。
遇大事,无主事之人,想要统一意见向来不易。如此,争吵了一个多时辰,还是无果。
朝会最终还是散去了。对此,夏光帝早有准备。
他之所以现在不说话,就是在等,等着大家都吵累了,还得不到一个结果,自然就会请他出言,那时就是一语定乾坤之时。
当皇帝的,一定要有耐心。
与庆都城内有所争吵不同,城外的秦军军营正处于有条不紊当中。
王上就在中军大帐,不时还会带着黑卫出来巡视一下军队。
只要贾平安还在,还好好的,下面的军队就不会乱。也必然只会发出一种声音。
这就是贾平安从最开始打下的基础,说一千道一万,想要万丈高楼起,就要地基打得牢。
贾平安就像是一颗定海神针,稳定着军队的情绪,等待着冯大勇所部的百万秦军到来。
原本以为,冯大勇所部不来,秦军只需要盯紧城内的大夏军,养精蓄锐就可以了。万不曾想,竟然还有人给他找了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