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前浮现出李承乾那张桀骜不驯的脸,想起他当众对自己的羞辱。
若此时揭露孔颖达等人的计划,岂非等于间接帮了那个不肖之徒?
让陛下有了防备,有了化解这场请愿的余地?那李承乾的罪责,是否就能因此减轻?
他心中的恨意和不甘如同藤蔓般缠绕上来。
沉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任由孔颖达他们明日去宫门静坐,掀起那场旨在试探、甚至逼迫皇权的风浪?
可是,这又与那些他痛斥的乱臣贼子何异?
这是对君父最大的不忠!
是对他一生信奉的儒家信条最彻底的背叛!
他仿佛看到皇权的根基在摇动,看到未来世家门阀更加肆无忌惮地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可怕景象。
这大唐的江山,难道要重蹈汉末、魏晋的覆辙?
两种念头在他脑海中激烈厮杀,如同两股汹涌的暗流,几乎要将他的理智撕裂。
他恨太子,渴望他受到惩罚!他忠于陛下,敬畏皇权,绝不容其被亵渎!
这两种极端的情感,此刻却将他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他枯坐在灯下,仿佛一尊迅速失去生气的石像,只有那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身体,泄露着内心的惊涛骇浪。
时间一点点流逝,窗外的夜色更加深沉。那盏孤灯的光芒,似乎也在他内心的挣扎中变得黯淡摇曳,仿佛随时会被无边的黑暗吞噬。
就在李纲内心天人交战,几乎要被这巨大的矛盾压垮之时他那因痛苦而低垂、茫然扫视案头的目光,猛地定格在一卷摊开的竹简上。
那是他白天正在批注的《史记·李斯列传》
冰冷的竹简在灯下泛着幽光,其上墨迹清晰。
李纲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他自己不久前写下的蝇头小楷批注旁。
这一刻,李纲的呼吸骤然停止!
他白天写下的批注:“始皇帝生前,李斯尚能安守本分,为相勤勉”几个字,此刻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双眼刺痛!
而紧接着史书上那句“斯乃听高”,以及他后面注下的“矫诏立胡亥,背弃始皇,终至身死族灭,遗臭万年!”的惨烈结局,更是如同九霄惊雷,在他混沌的脑海深处轰然炸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