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坦诚地说道:“杨宏毅在公安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人脉很广,不少人要么闭口不谈,要么提供假信息。我们一开始查他的银行流水,发现他把大部分赃款转到了境外的亲戚账户上,取证很困难。后来还是省纪委介入,通过国际刑警协助,才把境外的证据固定下来。杨宏毅一开始还拒不认罪,但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通了,所以就主动自首了。”
穆连成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了几笔,又翻到下一页:“那柳寒的汉隆集团涉黑案呢?我看材料里写,汉隆集团垄断了锦城的砂石市场,还涉及非法拘禁、故意伤害,为什么这么多年没人敢查?”
提到柳寒,沈青云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柳寒的问题比杨宏毅更复杂。他表面上是优秀企业家,还当选过市政协委员,背后却养着一批打手,用暴力手段打压竞争对手。之前没人敢查,一是因为他给不少干部送过好处,有保护伞。二是他很狡猾,把非法业务和合法企业混在一起,账目做得很隐蔽,很难抓到实锤。”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调查汉隆集团的时候,一开始从外围入手,找了十几个被汉隆集团打压过的商户,收集他们的证词。然后联合税务部门,查汉隆集团的账目,发现他们通过阴阳合同逃税漏税,还把非法收入伪装成投资收益,再加上杨宏毅投案自首,这才把汉隆集团的黑恶网络撕开了口子。”
穆连成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保护伞查到哪一步了?有没有牵扯到省一级的干部?”
沈青云的心里咯噔一下,穆连成的问题越来越尖锐,显然是对案件背后的腐败问题格外关注。他斟酌着回答:“目前已经查实的保护伞有锦城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楚天、市交通局副局长李伟,都是柳寒通过高磊牵线认识的。至于省一级的干部,还在核查中,暂时没有确凿证据。”
顿了顿。
沈青云补充道:“您也知道,我们是没有那个权力调查省部级干部的。”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只有窗外的风偶尔吹得窗帘轻轻晃动,阳光在桌面上移动,形成一道细长的光影。
穆连成看着沈青云,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似乎在判断他的回答是否坦诚。
就在沈青云以为问询会继续围绕案件展开时,穆连成突然合上笔记本,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变得锐利起来:“青云同志,聊了这么多工作,我想问你个私人一点的问题,你对省委副书记林东峰怎么看?”
卧槽!
沈青云的脑子瞬间一片空白,手里的茶杯微微晃动,热水差点洒出来。他下意识地攥紧杯柄,脸色变得无比严肃。
他怎么也没想到,穆连成会突然问到林东峰,而且问得这么直接。
是巡视组已经掌握了什么线索?
还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沈青云的脑海里飞速闪过各种可能性:林文龙案牵扯出的干部腐败、网络上的政法系统舆情、林东峰之前对冯娟案的“指示”……
这些碎片瞬间串联起来,让他意识到,穆连成的这个问题,绝不是“私人问题”,而是对西川政治生态的一次深度探底。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放下茶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摩挲着,组织着语言。
首先不能全盘否定林东峰,毕竟对方是省委副书记,有多年的工作经历。
其次也不能回避问题,尤其是林文龙案背后的疑点,必须客观提及,既体现自己的原则,又不越界。
这一刻,沈青云知道,自己必须要小心再小心。
“穆组长,林东峰同志在西川工作了二十五年,从基层一步步走到省委副书记的位置,在农业、发改等领域做了不少实事。”
沈青云的语气很平稳,尽量保持客观,一字一句的说道:“比如去年的乡村振兴项目,他牵头推动了十几个县的特色农业发展,确实让不少农民受益。”
穆连成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的探究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