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一批秋粮,之后租借漕船将粮食运到京城。
原本林向安想着乌程县的事,都有分工安排,他索性直接赶回京城,去找订单销路。
这样能让资金迅速回笼,缓解压力。
他和赵泽、周师爷商量时,被周师爷一口否了。
周师爷的意思,在一期义仓没有建好时,不能离开乌程县。
毕竟各方都是看着林向安的面子,才能维持稳定。
知县和各级官吏买的是他“林举人”、“奉旨督办”的面子,是他背后宁国公府和敕令的权势。
一旦离开,留下的大掌柜或其父亲去对接。
在官员眼中立刻降格为“寻常商人”,之前谈好的便利和承诺可能会打折扣。
甚至遭遇小鬼难缠的索贿和拖延。
另外对两族宗族来说,他若离开,原本被他压制的王氏族人中,可能会阳奉阴违。他一旦走,根本没人能代替他。
倘若完全交给他爹,搞不好会偏向王氏族人。
林家这边除了他,根本没人能制衡。
这也是林向安建立义仓团队,没有让他爹王四顺担任核心岗位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乡民,“安平粮行”的信誉等于他林向安的个人信誉。
他坐镇收粮,乡民觉得踏实可靠。
如果他走了,万一手下人在收购时压价克扣,或付款不及时。
一次小小的失误就足以毁掉他“仁义”的名声,再难挽回。
也就是说,林向安留下能创造的价值,远大于亲自卖粮。
周师爷的意思,京城销售的关键是打通官府的采购渠道。
这件事前期铺垫可以由赵泽利用宁国公府关系去做。
等粮食快到时,林向安再快马进京,亲自进行最后的谈判,完全来得及。
粮食是硬通货,只要粮食质量好、价格合适,在京城不愁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被周师爷劝住后,林向安算是理解他的意思了。
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值,远不如在产地控制成本、建立稳定供应链带来的利润基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