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祭非同小可,关乎两族体统与后世子孙名声。
你将这章程、这诚意,细细说来。
若真于宗族有益,老夫自会斟酌。”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在林向安身上。
他神情镇定,不慌不忙,再次一揖,心知真正的谈判此刻才算拉开。
接着林向安声音清朗,条理分明。
每一句都扣住族老们最在意的地方。
“诸位叔公所虑极是。
若章程不清,诚意不显,确是侄孙鲁莽。
侄孙所思,分为三端,请诸位叔公指点。”
他略一停顿,随即开口:
“其一,正名分。
祭文之上,当明书‘外孙林向安,感念王氏外祖宏恩、舅氏抚育之德’,
王家诸位长辈名讳,亦与林家同列。
昭告四方,王氏于我林家有恩有义。”
虽然生活中称呼没有太大变化,但书写上要规范,祭文亦是如此。
“其二,定仪轨。
可请两族族长,并立为主祭。
仪仗先行至王氏宗祠门外,行奠拜之礼。
告请王氏先祖,再返林家祠堂行共祭之礼。
宴席之上,王氏诸公自然位居上席,与林家长辈同尊。”
“其三,谋实利。”
话锋一转,林向安缓缓抛出真正的重磅:
“晚辈蒙皇恩,幸得京中贵人信重,未来于京师、省城,略有薄力。
愿捐银二百两,助王氏扩建族学,聘名师授业。
凡王氏子弟,皆可免费启蒙入学。
另设‘安平奖银’,每年五十两,专助族学中最优五人,或赴考,或游学,或精进学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