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认知下,他将宁远伯的犹豫解读为“讨价还价”或“首鼠两端”。
于是决定施加压力,以雷霆手段迫其屈服。
不久,一道盖着皇帝玉玺的“中旨”,由宫内心腹太监送至京营提督府。
旨意内容极为刁钻:
“闻京畿不稳,朕心甚忧。
特擢宁远伯入阁赞襄军务,
京营提督一职,暂由五军都督府佥事、安远侯世子接掌。
望卿即日交割,入宫面圣。”
安远侯正是皇长孙的亲信。
这道圣旨表面是提拔,实则是削权。
若宁远伯顺旨,便要立刻交出兵权;
若抗旨,便是公然违逆,为皇长孙出手提供借口。
宁远伯率领众将恭敬听完,神色沉凝,心里却洞若观火。
这哪里是圣旨,分明是试探。
他随即叩首,语声恳切:
“陛下天恩,老臣感激涕零!
然京营提督职责攸关,牵涉京城百万军民安危,
交割程序繁杂,实非一日之功。
且陛下龙体欠安,老臣心如刀割。
恳请天使允臣即刻入宫,面圣谢恩,
并聆听陛下对交割事宜的圣训。”
这一番话,既表达忠诚,又委婉推拒。
他以“陛下病重”为由,请求入宫面圣,等于当众将了一军。
若真让他入宫,那岂不是立刻戳穿老皇帝已死的真相?
而若拒绝,又等于自曝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