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网

三五中文网>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396章 对外开源(第2页)

第396章 对外开源(第2页)

至于信息的收集与打探,他则交给王管事去做。

这事没有比王管事更合适的人了。

作为会馆的管事,他平日来往最广,认识的人最多,别人见了也多多少少要给几分薄面。

这样的人,若只当摆设,岂不是浪费?

就这样,在这个阶段,同济会实际上已经暂时接手了整个会馆,连带着把所有会馆资产一并纳入。

不仅是账面上的现银,更有固定资产。

这些,才是日后购粮的真正底气。

于是,林向安安排两位“粮秣长”周永与段昊初,在王管事的见证下,开始清点会馆银库。

银箱与账簿一同打开。

周永、段昊初逐件清点,一块银子、一串铜钱、一张银票,都仔仔细细地数过。

林向安则亲自核对账簿,把每一笔数字与实物一一对应。

王管事在旁解说,偶尔补充来历——“这是某同乡官员捐赠的五十两”之类。

清点完毕后,他们在一本新开的《同济会账册》扉页上,写下“启始资金”的总额,并由林向安、王管事、周永、段昊初四人共同签字画押。

旧账簿则归档保存,以备查证。

现银重新装入新银箱,上两把锁,钥匙分交林向安与周永,必须二人同时在场才能开启。

王管事的旧钥匙当场作废。

从此以后,会馆一切开支,不论大小,都必须经过流程:

经办人先行申请,由段昊初审核,再报林向安批准,方能支取。

取出的银子,必须留下收据或凭证,由周永入账。

除了现金,还有会馆的“公产”。

库房里陈列的瓷器、青铜器、字画,都是历年来同乡官员或商人捐赠;

多余的红木桌椅、屏风、箱柜;

还有一些珍贵的藏书等。

这些物件逐一登记造册。

每一件都写上详细描述,并由见多识广的王管事与林向安合议,估出一个“乱世贱卖”的底价。

登记完毕后,贴上编号纸签,标注“此为公产”。

库房钥匙也收回,由林向安统一掌管。

任何人若要动用,也必须依规申请。

除此之外,林向安又提出设立“浮动资金”。

这一项不强求,而是以同济会的名义发出公告:

为应对粮荒,同济会拟开源节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