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有点恨铁不成钢,但却鲜少去责备,不用朝臣们说,崇祯皇帝也知道,无忌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哪儿哪儿都需要他,莫说他本来就惫懒,就是勤快的人,估摸着也会累的受不住吧。
可是……每每想到这里,崇祯皇帝也很憋屈,自古军权为国之重器,除了无忌这小子,他交给谁,都不放心。
锦衣卫的奏报里说,无忌挥师凯旋,已经快到永宁府了。
一转眼已经快三个月没见那小子了,崇祯皇帝闲暇时便时常念叨。
“王大伴伴,有没有最新奏报,近卫军到哪儿了?”崇祯皇帝随口问向王承恩。
王承恩脸上带着笑意温和的道:
“回皇爷,昨儿没给信儿,但老奴估摸着最多三五天,一准儿能到京城。”
从京城到山海关,步军也不过六七日,王承恩早算好了大致的时间。
其实上早朝前,皇爷就问过他来着,皇爷可能自己都忘了。
不止是上早朝前,昨天还问了他两三次,要不说镇国公是大明的福将来着。
“嗯。”崇祯皇帝随便应了一句,而后似乎想起了什么,便再度问道:
“大伴你说,这次朕该如何封赏无忌?”
若论战功,前几次战争加一块,估计也抵不上这一次。
毕竟收复失地对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何况一下子就收复那么多的城池,占了建奴三分之一的面积还多。
尤其是官山之战,歼灭了建奴的所有精锐,自此蒙古人成了一盘散沙,建奴也不可能再有精力犯边。
这等战功,若是白身,直接给个国公也不为过。
可问题是,张世康已然时世袭的镇国公,再往上封,可就只有王爵了。
异姓王,大明除却开国和靖难时封赏过外,两百多年来几乎鲜少给异姓封王。
崇祯皇帝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倒不是他不舍得。
一个王爵而已,倘若封了王能让无忌那家伙死心塌地的为他中兴大明,他估摸着能高兴的睡不着。
莫说一个,封三个都乐意。
群臣自然也是不大会反对的,毕竟功劳在那儿摆着。
“皇爷,此乃国之大事,皇爷自有决断,老奴哪儿敢妄言?”王承恩仍旧温言回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很守本分,尤其是朝中的大事,他从未忘记自己只是个内臣,不该多嘴的绝不置喙。
“朕让你说,你便说说,只当是咱们主仆二人的闲聊。”崇祯皇帝半是命令半是鼓励的道。
王承恩深施一礼,这才小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