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眼神里,不再有前些日子的那种焦虑和压力,而多了一份尘埃落定后的沉稳和自信。每个人都知道,最艰难的攻坚战已经打完,现在,是他们将胜利果实,铸造成法律的利剑的时候了。
赵承平微笑着,向大家一一点头致意。他走到自己的工位前,那张被他亲手擦拭干净的桌面上,已经放上了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旁边,还压着一张小纸条,是小王留下的:“赵队,给您泡了您最爱喝的龙井,提提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股暖流,再次涌上心头。他坐下来,没有立刻开始工作,而是先将那杯茶捧在手心,感受着那份来自战友的、无声的关怀。
然后,他打开电脑,屏幕亮起,映出了他那双虽然依旧带着血丝,却已经重新变得清澈而锐利的眼睛。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放在键盘上,新建了一个文档。在文档的最上方,他沉稳地,一字一字地敲下了标题——
《关于李沉等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结案报告》。
他先把案件的时间线理清楚,从最初接到线索,到暗中调查,再到最后的收网行动。每一条证据都要注明来源,每一个涉案人员都要写清其在案件中的角色。这份报告要经得起推敲,不能有任何疏漏。
写着写着,当他写到关于“观音寺扩建工程”偷工减料的具体细节时,他的手指,突然在键盘上停住了。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闪回了一个画面——
那是他亲自在工地废墟中拍摄的一张照片。镜头下,一根被截断的承重柱,其横截面清晰地暴露在阳光下。本应由高强度螺纹钢构成的主筋,竟然被几根细如手指的、锈迹斑斑的光圆钢筋所替代,甚至在混凝土的缝隙里,还夹杂着破碎的竹片和编织袋的碎片。
那个画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愤怒,是任何文字描述都无法比拟的。他意识到,仅仅在报告中用“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材”这样的词语来描述,是苍白无力的。他必须把这张照片,以及其他几十张记录着同样罪恶的特写照片,作为核心附件,附在报告后面。这份报告,不仅要让法官看懂,更要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草菅人命的罪恶,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另一个念头,也随之而来。
在描写李沉的资金链时,他提到了那个从小金库的U盘里恢复出来的、加密的资金流水账。他记得,技术部门的同事在汇报时说过,这份流水,不仅记录了每一笔赃款的去向,甚至详细到了每一次给情妇买名牌包、每一次在海外赌场挥霍的具体金额。
这些细节,看似琐碎,却是击溃李沉“为人民服务”伪装的最有力的武器。他必须把这份完整的、经过技术部门认证的电子流水打印出来,与银行的书面证据相互印证,形成一条无法被撼动的、完整的证据闭环。
想到这里,他再也坐不住了。这种对证据链完美性的追求,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成为一种近乎偏执的本能。他立刻站起身,快步走向办公室外面的档案室,他要亲自去调取这些最原始、也最震撼的资料。
档案室在走廊的尽头。午后的阳光,透过走廊一侧的玻璃窗,斜斜地照射进来,在光洁的地板上,拉出了一道道长长的、明亮的光斑。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无数飞舞的金色精灵。
赵承平的脚步,急促而坚定。就在他走到一个拐角处时,另一个人,也正从对面的方向,迎面走来。
是侯亮平。
他也穿着一件简单的衬衫,袖子随意地卷到手肘,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文件,似乎也是要去某个部门签字。
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
他们两个,都停下了脚步。
没有惊愕,没有客套的寒暄,甚至没有一句“你也在?”或者“忙什么呢?”的问候。
他们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然后,在同一瞬间,嘴角都浮起了一丝发自内心的、了然于胸的微笑。
那笑容里,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