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这就是我们目前追踪的唯一线索,王德海。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他一年前的今天,从安和市乘坐长途汽车来到省城,之后便人间蒸发。”
他随即简明扼要地将“鬼影”案、百万赃款的流向,以及王德海在安和市留下的那些扑朔迷离的痕迹,都一一做了介绍。他特别强调了王德海的几个关键特征:“此人性格极其孤僻,反侦查意识很强。习惯于现金交易,几乎不使用任何需要实名认证的电子支付或社交软件。社会关系简单,几乎为零。根据他在安和的表现,他很可能会选择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或者不需要严格身份登记的日租房、小旅馆这类地方落脚。”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赵承平的声音在回荡。李建军和王海等人听得极为专注,他们深知,这种“幽灵式”的嫌疑人,是最难对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赵承平介绍完后,李建军用手指敲了敲桌面,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同志们,这个案子,京州市局已经跟了很久,现在线索延伸到了我们的地盘,我们没有理由让它在这里断掉!从现在开始,成立临时协查小组,由我总负责,王海任组长,赵队长作为专案顾问,提供核心指导。”
他转向王海:“王海,你马上抽调精干力量,兵分两路。一路,对全市范围内的城中村、劳务市场、日租房集中的区域进行地毯式摸排。
把照片发到每一个片警和社区网格员手里,发动一切基层力量!”
“是!”王海答得干脆利落。
李建军又看向陈斌:“小陈,技术这边是关键。从现在开始,把‘王德海’这个名字,连同他的身份证号,列为最高权限的监控关键词。
给我深挖全省范围内的所有数据系统——住宿、交通、网吧、金融、社保、医疗……哪怕是一年前他用身份证买过一张公园门票,都必须给我找出来!另外,利用你们的人像比对系统,对全市重要交通枢纽、治安卡口一年前至今的视频数据进行碰撞,工作量会很大,但必须要做!”
“明白!”陈斌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最后,李建军看向赵承平,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承平同志,你是最了解王德海的人。整个协查行动,我们都需要你的专业判断。
省城就是你的主场,需要什么支持,随时开口。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把这个‘幽灵’,从我们这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彻底揪出来!”
他们的起点,也是唯一的锚点,就是一年前那个黄昏,王德海踏出长途汽车站的那一刻。
“从头开始。”李建军用指关节敲了敲桌面,目光锁定在陈斌身上,“小陈,把车站的监控调出来,我们需要他走出车站后的第一个落脚点。”
“好的。”陈斌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跳跃。
很快,大屏幕上出现了长途汽车站出站口的画面。那是一年前的录像,画质带着些许颗粒感,但依然清晰。傍晚五点,出站口人潮汹涌,拖着行李箱的人们脸上写满了疲惫与归家的渴望。
赵承平的身体微微前倾,双眼像猎鹰一样死死盯住屏幕。他几乎是在人流中第一时间就辨认出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王德海背着那个黑色的双肩包,从闸机口挤了出来。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四处张望或急着打电话,而是先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靠着墙壁站定。他像一头警觉的孤狼,混在羊群里,却始终与周围保持着距离,用冰冷的眼神快速扫视着四周,评估着这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
“他的反侦查意识已经刻进了骨子里。”王海看着屏幕,忍不住评价道,“你看他,从不走在路中央,永远贴着墙根或者人群边缘,最大限度地利用掩护。”
几分钟后,王德海似乎确认了安全,这才迈开步子,没有打车,也没有理会旁边招揽生意的小旅馆老板,而是径直走向了车站外面的公交站台。
“切换到公交站台的3号摄像头。”陈斌立刻执行指令。
画面切换,他们看到王德海站在一块巨大的公交线路牌下,仰着头,似乎在仔细研究着路线。他的动作很慢,很从容,仿佛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初来乍到的外地人。
“他在看什么线路?”赵承平问道。
“放大!再清晰一点!”陈斌的眉头紧锁,手指在控制台上不断微调。
经过几次画面增强处理,那块反光的线路牌上的字迹终于勉强可以辨认。“107路……对,是107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