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消失个几十几百,就算人间蒸发个几千,只要不闹出大动静,都懒得瞅一眼的。
总数超过二十万的外来者并不是短时间内冒出来的,而是整个七十年代陆续涌入。
但凡勤劳点的,城市服务业、渔业、农业、种植业,还有伐木和港口,找饭辙基本没大问题,甚至可以生活的不错。
与土着同样的道理,混成无业游民靠打零工度日的,馋懒奸猾蠢至少占一样。
佩索散出人手好容易招一批劳力,懒就算了,一眼看不到就糊弄。手脚还不干净,记吃不记打。需要时不时的杀一儆百,给所有人长一长记性。
客观意义上的“杀一儆百”,不是形容词。
不是让他们怕,是用事实不断提醒他们:工地的物料是有主的,不是谁搬走就是谁的。也不是只要搬出工地的范围,管事的就不知道那些东西是你们从工地上偷的!
喵了个咪的,一眼望不到头的原始森林中,能不留神捡到一麻袋崭新的电线,还理直气壮的找工头请假,要搭车背去城里卖……那帮玩意的脑回路和眼神中真诚的愚蠢……很多时候就让你哭笑不得。
除了帮他在脑门上开个洞,让其他人知道这招没用,会被识破,还能怎么办?
赶走?
今天赶走,用不了几天就能纠集起几个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队伍来发财。
不被发现就偷,被发现了就抢……
那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佩索”不合时宜的善良病犯了,觉得总杀鸡儆猴不是个办法。为了加快工期,使出了薪酬和伙食激励法。
不额外加工钱。
把所有工人分成若干个组,每天放给同样的任务量。扣最后一队的薪酬和餐伙,补给最先完成的队伍。
想的挺好,但太想当然了。
阿三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并不孤独。只觉得“三哥”这个物种稀奇,纯粹是见识太少。
没人甩开膀子干活,都盯着别人的进度,懒得找勤快的茬,慢的找快的茬,从骂骂咧咧变成推推搡搡,眨巴眼的功夫就变成斗殴。
最后,发展成吕宋人和爪哇客的大乱斗。
活着没啥期盼,就没人把命当回事。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也不把别人的命当回事。
干活时偷奸耍滑,干仗时真下死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