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说说。”曲卓一副饶有兴致的模样。
“中环德辅道中与毕打街交汇处,有两栋大厦,联邦与国际。”
“有印象。”曲卓点点头:“每次去汇丰都会路过。路北那栋稍高一些,路南的稍矮一些,风格相近。”
“我二人合作,拿下如何?转手至少一倍利……”
包船王说的两栋大厦,是62年张玉良家族兴建的。跟汇丰总部大楼和中行大厦在一片区域,嘉华大楼距离也不远,属于港岛的金融区,
路北的联邦大厦三十一层,91米,占地一千平,是64到66年的港岛第一高楼。路南的国际大厦三十层,85米,占地九百五十平。
两栋楼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立面为白色面砖搭配铝合金窗框,一体风格分立路南和路北。就当时来看,是十分先进和现代的。
70年张玉良将两座大厦注入其控股的联邦地产,又在71年与会德丰进行资产置换。
会德丰发行新股,换取联邦地产百分之七十七的股权,使两座大厦成为会德丰资产。
置换完成后,会德丰总股本扩大百分之三十,控股的马登家族持股从百分之三十五稀释至百分之二十。
张玉良家族占会德丰总股本百分之十八,成为仅次于马登家族的第二大股东。
后面近十年的时间里,两座大厦为会德丰贡献了约百分之十五的经常性收入,可以说是一头持续产出的现金奶牛。
但马登家族第二代家主约翰?马登,一直秉承“航运优先”的经营思路,整个70年代持续投入巨资扩张船队。
鬼佬估计是老了,脑子有点轴。即便海运的风向明显不好,包船王一门心思想上岸时,依旧不停的往航运里砸钱。
眼下船队总吨位已经接近1200万吨,从79年下半年开始亏损持续走高,年底集团负债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五。
即便这样,还咬牙硬挺。
这种航运优先,其它皆为附属的经营策略,导致集团旗下物业不被重视,价值被严重低估……也有对港岛前景感到不安的因素。
另外,因为船队的持续亏损,集团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物业一年贡献的那点租金,根本不解渴。
一方面低估物业资产,一方面又渴求资金……让二股东张玉良看到了机会。
主要是张氏家族内部出了问题。
没什么新鲜的,无非兄弟间哪个多占,哪个吃亏那点事。再用不了太久,就得法庭上见。
这让张玉良生出了抛开家族,往自己兜里划拉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