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降低到两文钱只是开始,生产规模扩大后,乃至以后造纸工坊普及到民间,纸张价格还能进一步降低。”
十文钱一张的纸贵不贵,那要看和什么东西比。
对普通百姓来说,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一张就抵得上两天的口粮,当然是贵得很。
但是对于官府来说,属实是非常便宜。
基层官府存储的很多档案都用不起竹简,而是使用木牍。
也就是木片,价格会便宜一些,但为什么会便宜,当然是木牍没有竹简好用。
而有些东西又只能用竹简记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孔太常只说了纸张相比粮食有多昂贵,却没有算算纸张为大汉省下多少开支。
仅仅是一县之地,每年考核官员时,要上报赋税、人口等各种信息。
记载这些信息的竹简都多达五万枚,有的大县甚至需要八九万枚竹简。
人力无法搬运,需要靠牛车来运送。
孔太常算过这笔钱么,纸张节省下来的钱财够多少人进行科举考试?”
竹简规格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一般一枚竹简需要十文钱。
十文钱的竹简上,一般可以写二十到二十五个字,有钱人家不会写的太密,阅读的时候会很累。
一部《论语》一万六千字,需要六百四十枚到八百枚的竹简。
也就是六千四百文到八千文才能买到所需要的竹简,还不算其他费用。
一般百姓读不起书是真的读不起,连最基本的竹简都买不起。
大汉如今印刷的书籍,每页一般两百个字,单面印刷需要八十张纸,也就是八百文的纸张钱。
八千文的竹简,和八百文的纸张,差距之大,无需多言。
大殿之中,上至刘彻,下至百官,全都能算的明白。
哪怕陆鸣没有其他任何功劳,单凭造纸的功劳,只要他不作死,也能一辈子荣华富贵。
孔臧脸色发白。
当陆鸣把这项数据拿出来的时候,科举制增加朝廷开销,增加百姓负担的言论已经站不住脚。
造纸术出现之后,大汉已经节省了太多开销,拿出一部分让更多人参与选官考试非常轻松。
一个县的考核信息按照五万枚竹简算,一枚竹简上写二十五个字,竹简成本五十万文。
改用纸张的话,只需要六千二百五十张纸,纸张成本六万两千五百文,八分之一的成本。